☆─────────────────────────────────────☆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at Jun 6 00:34:13 2009) 提到:
成都公交车燃烧,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
这个事故,暴露出公交车安全性能的设计问题,背后也隐含着国家对机动车安全法规的漏洞。
为什么车辆发生燃烧时,车门不能打开?为什么玻璃是全封闭的?为什么车辆没有安全锤(或者安全锤不翼而飞)?为什么如此拥挤的公交车没有自动灭火装置?
如果有,恐怕死亡的就没有这么多人。
按理说,一切与车辆有关,可能导致乘员和行人伤害的问题,都是车辆安全问题,但如今,一说到车辆安全,大家想到的都是NCAP星级。固然,NCAP星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车辆在碰撞时,乘员因碰撞而产生的伤害程度,但如今NCAP却把上到政府权利部门、中到汽车专业技术机构、汽车公司,小到消费者群体,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关注都集中到了碰撞安全性能,却使大家逐渐忽略了车辆其它的安全性能。
技术是把双刃剑,车载空调和车辆零部件的电气化,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全封闭车窗的大客车、越来越多的全车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电控门锁、越来越多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全封闭车窗、电控系统等,带来了舒适和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过去,车辆发生事故时,乘员可以手动打开窗户、车门,或借助手动玻璃升降器打开车窗逃生,但现在,车辆发生事故时,特别是落水或着火时,电路系统很可能短路失效,从而导致电控门锁无法操作、电动玻璃升降器无法操作,而不借助较尖锐而坚固的工具,很难打碎汽车玻璃,从而导致乘员无法逃生。这一方面,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强制法规。
即便有些汽车制造商或公交公司、运输公司,在客车上配备了安全锤,但很多因为易丢失而最终无法发挥作用。轿车根本就没有制造商配备安全锤。
这次的公交燃烧事故,前段时间帕萨特落水导致驾驶员溺水身亡,都是这类问题导致的血淋淋的事故。而这类事故,如果要统计,我相信会非常多。
说完这个,再说碰撞安全性能。
即便是碰撞安全性能,NCAP星级也代表不了碰撞安全性能。换句话说,你开个5星车,未必就比开2星车的人更安全,因为NCAP本身就有问题,另外,还有外部变化的环境。
外部变化的环境在于,你开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会与什么车或者什么对象发生碰撞。
NCAP本身的问题在于,目前各国各地区的NCAP,前部碰撞都是车撞钢性墙或蜂窝铝(蜂窝铝溃缩完了后门还是钢性墙),根据碰撞的结果来评定星级。但问题在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与钢性墙发生撞击的机会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对面的车对撞、对路边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如隔离带、树、墙,这些与NCAP中一点都不能溃缩的钢性墙都不同)、与前车追尾(尤其是钻到大货下面)、被前后大车夹击。这些情况,是实际存在的,但都是NCAP所不能模拟的,但NCAP却仅仅通过撞钢性墙的结果来评定前碰的安全星级。目前的NCAP前碰测试方法,使软车比硬车好、小车比大车好做。因为软车的加速度小,各种约束系统就好匹配,很容易把假人的伤害值做小;小车能量小,车辆变形所需吸收的能量小,车更容易做软,或者把加速度曲线调小。但实际上,在“与对面的车对撞、对路边的障碍物发生碰撞、与前车追尾(尤其是钻到大货下面)、被前后大车夹击”等碰撞事故中,都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尤其在“与对面的车对撞、被前后大车夹击”以及撞不太硬的障碍物或追不硬的车时,什么车自重大、什么车硬,谁就能给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这与NCAP是不同的,但NCAP却无视这些碰撞情况。前不久美国IIHS做了3组大小车对撞,同样是NCAP 5星车,小车在大车面前都不堪一击。如果把那些B级轿车换成全尺寸SUV,我想在那些SUV高大的身躯和粗壮的大梁面前,那几款所谓的5星级小车会更加地不堪一击。这些碰撞事故,在道路上,尤其是在中国的道路上,都是很可能发生的。IIHS的这个测试,像公众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同样是NCAP 5星,大车就是比小车安全,而且安全得不是一点点。而如果没有这个测试,NCAP,包括政府、专家、汽车公司,都有意或无意地向消费者宣称,只要是5星车,都是非常安全的车:小车也可以5星,所以小车也是非常安全的。经济不宽裕、或者响应政府环保号召的消费者,都去买小车去了,买到高NCAP星级的消费者都认为自己的车很安全;而有钱人、或者不响应政府环保号召的消费者,买大车去了。但买小车的消费者不知道,其实他们的车在大车面前,一点都不安全。或者,有些消费者无意中买了一些软车,但其实他们的车在硬车面前也不堪一击。从这个意义上讲,NCAP真是个大忽悠,尤其是忽悠了那些买小车的人;而那些人,恐怕只有在被大车硬车撞得重伤而对方乘员只有轻伤甚至无伤的时候,才稍微明白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个论调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看似是有点冲突的;但从汽车安全本身的角度来说,政府、相关科研机构、汽车公司有义务告诉消费者一个公正的信息,而不是有偏颇的信息。如果要避免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冲突,完全可以通过立法或强制标准来要求小车做得更耐撞,同时给购买小车的消费者补贴,同时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
插个有意思的话题,高大的SUV在碰撞事故中往往占便宜,但在操控或者抗翻滚方面,却落后于轿车。如果车辆操控性能或者抗翻滚性能差,也会造成翻车导致乘员伤亡。这一项与乘员安全有关的性能,在几乎所有的NCAP中是没有体现的。不过可喜的是,美国NHTSA的US NCAP已经把rollover性能囊括进去了。
另外,我们知道很多轿车会追尾到大货车的肚子下面,导致重大伤亡,而货车和挂车后部保护装置的国标也颁布了。但遗憾的是,这个国标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有效地强制执行,路上跑的很多货车,压根没装后部保护装置,或者装了也不符合标准要求,起不到保护作用。这些车在路上跑,严重威胁着轿车乘员的安全。
说了轿车再说货车。
如果说NCAP还吸引了全社会对轿车乘员碰撞安全的关注,那么货车司机的碰撞安全又有谁来关注?我国职业的大小货车司机以百万计,这个群体以驾驶货车为生,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奔驰。《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的国标是出台了,基本是照搬了ECE R29,但问题在于这个标准本身要求就不是很高,前碰根本不是严格的前碰,而是一个摆锤以一定的能量砸驾驶室,而这个能量与满载货物追尾撞击的货车的动能相差甚远。另外,中国的商用车运行环境比欧洲恶劣,欧洲一个半挂车50吨,中国可以到100吨;在50吨的车撞击下可以勉强保护驾驶员的驾驶室,在100吨撞击下,恐怕就保护不了了。这一点,却被忽略了。正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法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混乱的货运管理环境下,我国的货车生产企业几乎都清一色生产平头卡车,这些超载的平头卡车,在发生事故时,往往驾驶室严重变形,致使司机伤亡。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汽车界对汽车安全的关注还太肤浅太浮躁:关注碰撞安全性能,忽略碰撞之外的安全性能;关注NCAP星级,忽略对NCAP之外事故的研究;关注轿车安全性能,忽略货车安全性能;关注车辆本身性能,忽略对车辆使用规则的行政管理。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有效地关注并解决,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死在汽车里。
也许有一天,我国的汽车界,包快汽车生产和使用的相关管理部门,会觉醒起来,更加全面深入地关注每位驾乘者的安全。
☆─────────────────────────────────────☆
i3721pp (pippen马拉投资.剩者为王) 于 (Sat Jun 6 01:08:32 2009) 提到:
写的真好
☆─────────────────────────────────────☆
lilg (LILG) 于 (Sat Jun 6 01:11:50 2009) 提到:
原创?
NB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02:53:51 2009) 提到:
好文
翻车导致死亡,是因为不系安全带吧?
☆─────────────────────────────────────☆
ttybsq (ttybsq) 于 (Sat Jun 6 04:27:18 2009) 提到:
考虑到车重和翻滚等问题,您认为SUV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
☆─────────────────────────────────────☆
hance (回锅肉^小五台,恍如隔世) 于 (Sat Jun 6 08:15:23 2009) 提到:
因为没有防滚架
☆─────────────────────────────────────☆
yeung (流星雨) 于 (Sat Jun 6 10:16:37 2009) 提到:
从auto水版来顶一个。
☆─────────────────────────────────────☆
yeung (流星雨) 于 (Sat Jun 6 10:17:33 2009) 提到:
因为没有考试项目,很多SUV的车顶抗压能力很差,尤其是棒子的santa fe和鬼子的
crv最不堪。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12:40:19 2009) 提到:
防滚架在哪里?
怎么起作用的?
☆─────────────────────────────────────☆
AeroX (爱若叉|尤文扇 狐蝠党) 于 (Sat Jun 6 12:46:31 2009) 提到:
敞篷车座椅后面的倒扣U型的东西
☆─────────────────────────────────────☆
kkjj (流浪的蝴蝶) 于 (Sat Jun 6 12:55:01 2009) 提到:
说的是 专业赛车和军车 什么窗户啥的 统统没有电控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12:58:54 2009) 提到:
那有顶的车也有吗?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10:29 2009) 提到:
做公轿车有挤安全带的?
呵呵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13:22:26 2009) 提到:
说SUV呢
公交翻过几次车?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23:30 2009) 提到:
现实事故中,各种碰撞情况千差万别,ncap是没法完全反映的。
相对而言,对碰才是硬道理,测试了路上交通事故的一种形式。
话说ncap的测试,只不过是众多安全参数中挑出来一部分来测试,而一些聪明的厂商,
针对这种测试,技巧性的取得了5星+可喜成绩,为广大厂商做了榜样。
同时的各类婚礼门事件,也用活生生的实例,证明了评测的不完全性。
对于公轿车而言,车窗封闭不是问题,问题是封闭之后,安全锤为何会经常不见或者没配备;灭火系统是不是真的具有应燃烧时候的能力,车门是不是真的能在事故中自动打开,
在没有国家强制安全规定或者更严厉的安全规定时候,这些东西如何解决。
一个更常见更普遍的问题是,我们的公交系统负荷要远远大于同类城市的公交系统;
还句话说,咱们一个罐头里面塞的鱼是别人好几倍,这种情况下,
上面的按照标准人数配置的安全系统又不能确保正常启动,无一例外的遇到事故就是死伤更多的人员。
就是一个简单的安全带,在目前的公交系统中,有多少能认真去配置了,并提示你或者要求你必须使用安全带了?
当然,在沙丁鱼罐头里面,安全带已经成为摆设了。。。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24:54 2009) 提到:
有掉河沟的
翻车的不少呢
。
我这里城际的公轿车
必须用安全带,不能超载。
否则司机不开车,过来要求你系上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26:23 2009) 提到:
有专门针对suv测试翻滚的能力的测试
最差的我记得是 韩系的一个知名品牌
最好的是欧系还是美系的,记不清楚了
高强度钢板高温成型快冷工艺的使用,
无疑在这种suv车体上占了优势。也是很多高端suv目前不断探索的领域。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13:26:56 2009) 提到:
哦,我指的是城市里跑的这种
城际的那种长途客车是应该有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29:05 2009) 提到:
城市里这种
我觉得国内同样规模城市
车拉的人太多了,
就我的经历,
不要说和欧洲比,就是比日本
我看也是要装的多的多。。。
这可能导致事故时候
很难有效应对,
就是有所谓灭火器
也难以保证安全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Sat Jun 6 13:29:57 2009) 提到:
那有啥办法?
只要不爆炸不起火,出不了啥大事儿的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at Jun 6 13:30:39 2009) 提到:
这不仅仅是汽车设计的问题
也是城市管理的问题
一旦爆炸起火,掉桥,死人数目就吓死人了。。。
☆─────────────────────────────────────☆
wil (微风轻扬) 于 (Sat Jun 6 18:41:35 2009) 提到:
zan!
漏洞。
锤(或者安全锤不翼而飞)?为什么如此拥挤的公交车没有自动灭火装置?
☆─────────────────────────────────────☆
Chubbs (装甲熊) 于 (Sat Jun 6 21:23:37 2009) 提到:
所以 如果买得起一定要买最大个的SUV 最好带大梁,防滚杠
☆─────────────────────────────────────☆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于 (Sat Jun 6 22:19:18 2009) 提到:
很多年前
我就想
有钱就整个斯太尔之类的
再整个nb的车牌啥的
天天在城里开
☆─────────────────────────────────────☆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at Jun 6 22:46:26 2009) 提到:
我个人认为更安全一些
不过翻滚也是挺可怕的
☆─────────────────────────────────────☆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at Jun 6 22:48:20 2009) 提到:
翻滚时,系了安全带也未必能保护乘员
安全带主要约束x和z向,以及腰部的y向
头部的y向约束不了
☆─────────────────────────────────────☆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at Jun 6 22:56:34 2009) 提到:
公交车还有一个安全问题是:
目前有些城郊公交,走高速公路,从郊区到市区
因为是公交,设计了站席
在市内开的时候,公交车速低,即使有碰撞事故,站立的乘客也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
但由于公交车动力性能的提升,公交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轻松跑到80km/h以上
而这时候车上,有很多站立的乘客,一旦发生高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跑长途的高速大巴,原则上是没有站席的,且不少坐席都配备了安全带的
☆─────────────────────────────────────☆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at Jun 6 22:57:27 2009) 提到:
看来韩国已经意识到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了,韩国的确比中国进步,呵呵。不服不行
☆─────────────────────────────────────☆
semilog (looog) 于 (Sat Jun 6 23:18:13 2009) 提到:
写的不错 支持。
☆─────────────────────────────────────☆
hyy (山今丰月) 于 (Sun Jun 7 00:28:42 2009) 提到:
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导致公交车超载问题无法解决
一辆公交车上经常挤上近百人,车上的人动都动不了,出现紧急情况乱做一团之后绝大部分人根本无法逃生,尤其是起火和掉河里的,能自己逃出来的都是很少很少一部分。
同理,超载的火车一旦出现着火事故,逃生也是相当困难,尤其是高速列车,车窗封闭。记得欧洲有一次高速列车起火就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
thinkpadfan (老范) 于 (Sun Jun 7 13:16:35 2009) 提到:
刚刚看到某省彻底废除 空调巴士, 不知道这是长期策略还是短期行为
☆─────────────────────────────────────☆
iThinkPad (不断站在新的起点上) 于 (Sun Jun 7 13:32:12 2009) 提到:
有点矫枉过正了
☆─────────────────────────────────────☆
EricCartman (Screw you guys, I'm going home.) 于 (Sun Jun 7 16:51:57 2009) 提到:
欧洲的高速列车, 乘员都比较少. 法国的每人一座,德国有站票. 人员这么少,疏散非常容易. 除了走海底隧道的欧洲之星.. 查了一下,欧洲之星的几次起火,都没有重大人员伤亡.
☆─────────────────────────────────────☆
i3721pp (pippen马拉投资.剩者为王) 于 (Sun Jun 7 20:29:10 2009) 提到:
今天看了普通公交
一样爬不出来
☆─────────────────────────────────────☆
chenman (nebo) 于 (Sun Jun 7 21:38:40 2009) 提到:
好像动车上没看到逃生门......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 于 (Mon Jun 8 10:03:02 2009) 提到:
北京的公交车车门上都写着,车门打不开时要搞一个什么阀门,我忘记了。玻璃全封闭也是因为空调车,因为总有人在开空调的时候开车窗。撤离的安全锤都是有的,不过车到了以后就被收走了,可能是怕乘客顺走吧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 于 (Mon Jun 8 10:05:29 2009) 提到:
只有急刹车危险的座位才有安全带的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 于 (Mon Jun 8 10:08:16 2009) 提到:
我觉得现在北京的公交车已经很多了,再加的话,就成火车了
不知道日本是怎么解决的,地铁发达是原因吗?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 于 (Mon Jun 8 10:12:30 2009) 提到:
别说是930这样的车了,就是52路这样的车,昨天司机突然的一个换线和急刹车,我在前面就没站住
☆─────────────────────────────────────☆
EVOzhen (turbomode!) 于 (Mon Jun 8 11:54:36 2009) 提到:
国际大城市 轨道还是地铁出行大概四分之一 和公交差不多
北京前几年好象是7%
☆─────────────────────────────────────☆
BikeTrialer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于 (Mon Jun 8 12:43:51 2009) 提到:
哇,既有热情又有理性,狂赞
虽然我根本懒得看下去
☆─────────────────────────────────────☆
Teri (我要读书· 我想挣钱) 于 (Mon Jun 8 13:15:20 2009) 提到:
友情re一下
字多头昏慢慢读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ue Jun 9 08:48:48 2009) 提到:
完全同意,好文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ue Jun 9 08:52:16 2009) 提到:
支持废除空调巴士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ue Jun 9 08:52:35 2009) 提到:
装普通玻璃就可以了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 于 (Tue Jun 9 08:54:53 2009) 提到:
得了吧
我都不知道你是不是坐过北京的公交车,就上班高峰期的北京公交车,真要烧了照样爬不出来
支持废除空调巴士
☆─────────────────────────────────────☆
Teri (我要读书· 我想挣钱) 于 (Tue Jun 9 09:15:15 2009) 提到:
趁着早晨脑子清醒读了一半,哪里有安全锤卖的?
咱自备一把吧,等出政策不知到猴年马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