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b2e030100fhr4.html 从1978年到1989年这11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卡车技术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也是
我国卡车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期间在自主卡车技术发展上,既有中型卡车
项目上解放CA141和东风EQ140“南拳北腿”的对垒,也有重型卡车项目上,黄河
JN162、红岩CQ30290和铁马SC2030的“三国演义”。在国外技术引进上,则形成了
罗曼、奔驰、斯太尔、太脱拉和日产柴等“五朵金花”的绽放。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中重卡行业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重型卡车
产业高开低走,中卡/中重卡则是渐入佳境。先是1990年罗曼重型卡车迅速倒下,
“罗曼”R215系列卡车本是罗马尼亚引进联邦德国曼(M·N·A)卡车公司七十年
代初期研制的F8系列卡车技术研制的。但是“罗曼”R215系列卡车没有继承德国严
谨的质量基因,反倒是因袭了罗马尼亚卡车喀尔巴阡(Carpatin)、布切奇等汽车
的优良传统——糟糕的车辆质量、低劣的可靠性、高昂的造价(国内当时戏谑“喀
尔巴阡”为“坑人不浅”)。随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为他们在产业规划上的浅
薄付出了代价,铁马重卡和北方奔驰都是源于德国奔驰NG80系列重卡,前者是根据
进口整车测绘而成,后者“明媒正娶”。在北方奔驰项目成立时,重庆铁马重卡已
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只是由于资金紧张、设备落后不能和斯太尔项目的三条整车生
产厂相抗衡,但是其强大的自主研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北方奔驰的主要投
资方——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内蒙古第二机械厂和北京北方车辆厂,都是生产履带
式车辆的企业缺乏轮式车辆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储备,导致北方奔驰项目国产化进程
较慢。最终重庆铁马、北方奔驰两个带有奔驰重卡血统的企业,在“斯太尔三兄弟
”和中重卡的夹击下日渐式微。随后,由于长征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
司内部得不到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之国产太脱拉重型卡车质量不稳定,特别
是其风冷发动机的造价比斯太尔发动机要昂贵得多,致使其年产量一直较少无法形
成规模效应,最终在离开中国重汽集团后逐渐停产。
到90年代后期,重卡领域只有斯太尔三兄弟在和羽翼渐丰的中重卡相抗衡。当
时在国内占有统治地位的是东风汽车公司在日产柴和康明斯技术上研制成功的东风
EQ153“八平柴”,而一汽解放则及时引进日本三菱扶桑185驾驶室,结合部分引进
的底盘技术在CA141中型卡车基础上研制成功解放CA151“五平柴”。加之春兰引进
日本日野中重卡技术、价格杀手福田汽车在吸收国内卡车资源进入中重卡行业。一
时间东风、解放、春兰和福田等中重卡企业借助90年代末期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
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形成了对斯太尔三兄弟的围剿之势。最终原中国重汽集团因为
天灾人祸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可以说,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卡车市场是中
重卡的天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世纪初期,国内重卡行业斯太尔和奔驰血统的企业进行了重组。2000年,
国家先对原中国重汽集团动了手术,整车生产线“一分为三”: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走了一条“合久
必分”的道路。2003年,兵器工业总公司在整合其所属卡车资源时,将重庆铁马工
业集团公司所属的“铁马”重型卡车业务和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所属的北方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并,组建了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同时将河
北华北柴油机有限公司划给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
分久必合”的道路。加之国家实施了“治理超载”问题的政策的影响下,2003年带
有斯太尔和奔驰等欧洲血统的重卡在和带有日本血统的中重卡的竞争中取得了全面
的胜利。新的竞争态势和国内重卡市场的高度繁荣,引来了国内重卡行业第二次技
术引进的高潮。
2003年,已经恋爱九年的中国重汽和沃尔沃终于喜结连理,组建了济南华沃卡车有
限公司。同时中国重汽在沃尔沃的帮助下,开发出近五年中国重卡市场上最畅销的
卡车产品——HOWO重卡。作为后进者的华菱重卡,在引进日本三菱扶桑整车技术后
,意欲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掀起风云。2004年,陕汽集团和德国曼恩集团签署协议引
进F2000重型卡车技术。而不甘示弱的东风和解放,也分别在日产柴、道依茨、康
明斯、伊顿、雷诺等企业的支持下开发出天龙、J6等新一代重卡。素来以高超的营
销体制和企业管理而著称的北汽福田,在整合了国内卡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欧曼
9系列重卡,并携手奔驰引进后者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重
庆红岩,假手上汽联姻意大利依维柯,推出了新一代杰狮重卡。和沃尔沃劳燕分飞
后,中国重汽和德国曼恩签署了深度合作计划,不单引进了先进的TGA卡车整车技
术,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发动机技术。一向不温不火的江淮格尔发重卡,也得到了
美国动力巨头卡特皮勒和万国卡车的青睐。作为重卡门外汉的广汽集团也迫不及待
的牵手日本日野,大有抢占中国重卡市场制高点的韵味。徐工集团在接手春来卡车
后,凭借自己在车桥上的优势,又准备引进韩国斗山柴油发动机,引起国内同行的
重视。
从2000年迄今的十年间,是我国中重卡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十年”。和此前八
十年代“黄金十年”相比,我国的中重卡企业之间“你做重卡、我做中卡”这样泾
渭分明的局面已经消失。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商用车产业发展必
将又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结束语
建国六十年以来,在前三十年里一汽解放、济汽黄河分别在中型卡车、重型卡车领
域扮演着一枝独秀的角色。随后的十年中,我国的中卡和重卡两个领域逐步出现了
充分的竞争,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90年代,东风日产柴技
术出现,使我国卡车市场呈现了一幅传统中卡企业向重卡领域进军的画卷。而新世
纪的前十年里,我国的卡车产业已经完全进入到“重卡、中重卡、中卡”混业经营
、市场细分的趋势。伴随着这一系列转折变化的是,我国的商用车产业逐步获得了
在世界产业链条中的发言权。
--
FROM 125.3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