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这方面的东东不多,而且都是“据说”
摘录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表示,该规划从2003年启动,目前十个子课题研究报告已完成,现正进行主报告的撰写。据其透露,近三年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发动汽车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业内专家一直在做一个关于今后十五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旨在对中国汽车产业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进行战略性总体思考
这九大具体目标分别是——
提高产业竞争力水平;
制定区域差异化管理政策,促使二元化市场健康发展;
明确开源节流措施,基本缓解能源约束;
建立创新体制,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技术标准法规与国际接轨;
大幅减少交通事故;
实现结构调整预期目标;
完善税收政策体系;
形成法制化管理体制
将国内车企竞争力由制造转向贸易
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希望扮演什么角色?发改委提出了要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第四极”的概念。该目标能否实现与世界汽车产业大环境直接关联。参与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未来十五年,世界汽车产业整体形态将发生大变化。由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全球范围内市场容量将以较快速度扩大,增幅将达到30%。发改委的目标是,从市场规模来说,当全球汽车产量达到6000万辆时,中国的市场份额应该达到20%至25%。这一目标一旦实现,便使得中国具备了与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传统汽车市场“打擂”的资本。从市场格局来说,由于一些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目前世界汽车产业“6+3”格局可能将转变为“7+3”或者“6+4”,甚至是“6+5”、“6+6”的格局。且由于中国正从一个传统制造基地向一种新型制造基地转变,这将使已成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对汽车产业的掌控能力得到加强
有业界分析人士对此进行解读,其表示这些数字组合表示了中国政府希望中国在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对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寄予厚望,同时,多种数字的组合又显示出政府对这一“美好愿景”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是当时国内自主品牌林立,但由于各有短板,在短期内无法诞生与传统巨头相抗衡的强势品牌状态所致
同时,规划未来十五年的目标则是完成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从制造竞争力向贸易竞争力的转变。按发改委的规划,接下来,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形成并且提高贸易竞争力水平。当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000万辆时,形成对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自主掌握调控的能力。在国内市场,要有50%至70%自主产品有效供给;在国外市场上,自主品牌必须进入传统市场,这样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并改变低价品形象
【 在 jelo (想吃火锅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词是自主创新.
--
FROM 22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