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我来说说我觉得的自主研发
不涉及厂商
也请回我贴的,不要涉及厂商。
我仅仅讨论什么是自主研发。
1)大致流程
市场反馈-》商品定义-》技术定义+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联合开发-》试生产-》SOP-》SOS
大概就是这样子
2)研发阶段
上述第三阶段就是通常的研发阶段。
如果上世纪delphi没分离的通用,我估计就能做到啥东子都自己设计,如果实在有啥定义搞不定再反馈,然后修改定义。
目前,国内的做法很多都是,看看自己已有的资源(自己做的,自己供应商能做的),然后比对商品定义,有啥新的,就找供应商或者自己设计。
3)几个系统的研发分析
动力总成:没发动机的就买,有发动机的就做压铸和机加工作,发动机问题就搞定了;然后找供应商做ems的标定匹配,ems基本没有国内供应商,锐意倒了,阳光量很小;mt国内有;at和tcu国内都没有。
悬架:不知道国内有没有自己做调教的,印象中好像不多,可能没有。
abs,esp印象中基本都是国外供应商。
电器:线束没问题;发动机防盗的和ems配合选择,国内有,但需要整车厂搞到ems的防盗软件通讯协议;不上总线的话,印象中,国内供应商都能做,整车厂很容易比较强势。
上can总线的话,不知道有多少整车厂能自己制定全部的总线协议,让全部总线上的电器供应商接受;
电器件,整车厂一般自己做的不多,只存在有没有国内供应商的问题,都是联合开发。
车身:不知道国内有多少能够自己设计车身,不让国外公司进行设计科研的,也不知道纯自己设计的,问题多不多。座椅什么的,一般都是供应商做;气囊都是供应商做,气囊本体有锦横,气囊控制器好像全是国外供应商。
车身还有制造问题;冲压模具,尤其是覆盖件的模具;焊装夹具;涂装国内设备好像不多;总装的气动、电动扳手,定扭扳手,涂胶机器人,整车检测线,真空加注设备,国内能做的不多;整个输送线奇瑞好像有条新的是durr做的。
总结:
按我浅薄的看法,目前比较自主研发,主要比几点:a,自己有没有发动机本体的设计能力;b,总线独立设计能力,和让供应商接受的本事,以及总线系统的复杂程度;c,车身的设计能力,和用国内设备、模具、夹具,作出好车身的能力。
然后是前沿的研发能力,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池除了byd,都没做;混动算法,随着混东程度的加深,多少都和ems算法勾搭上了;电机控制?dcdc?fc?
然后是碰撞与安全,气囊?abs?esp?afs?呵呵,不知道整车上下了多少功夫,其实也可以比一比。
【 在 sendohh (老婆孩子热炕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技术方案写累了,跑上来灌水。
: 看着大家都在赞美奇瑞,狂扁一汽上汽,我其实很想知道大家到底有没有进过汽研中心、上汽工程院?到底知不知道奇瑞有多少个研究院?
: 一汽有一汽的问题,但不是技术问题;上汽有上汽的问题,但也不是技术问题。
: ...................
--
FROM 59.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