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自驾游(AutoTravel)|
新版wap站已上线
展开
|
楼主
|
同主题展开
|
溯源
|
返回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同主题上篇
|
同主题下篇
主题:Re: 摩托日记 —— 环渤海湾
houstons
|
2022-02-27 20:41:20
|
摩托日记 —— 环渤海湾D6 蓬莱到东营
摘要:
花费总共282元
加油 0元,
饮食 82元,早餐 凉菜小米粥鸡蛋饼鲅鱼饺子 47元,途中邢家村可乐和怡宝各一瓶,共5元,春梅超市,农夫山泉1瓶,2元,晚餐 鲅鱼饺子28元
住宿 100元
其它 100元,赠予骑友100
里程 288.4公里,里程表23647.9
路线:蓬莱,钟楼路,G228国道,烟台龙口,招远,莱州盖店于家,G206国道,北苑路,莱州城区,西苑路,G206国道,平度,S309省道,潍坊昌邑,潍坊,寿光营里镇,S309省道,S319省道,东营
Tips:
无
早上6:30醒来,感觉没歇过劲来,看了一会儿手机,头脑清醒了许多。
打开手机地图,盘算着后面的路线,想到距离北京还有700公里,不禁头疼,分三天走太稀松,而且没有了休息时间,如果分两天走真是累啊,不知今天还能不能干400公里,如果那样,也会给明天减轻一些压力。
又想到这趟旅行中念想的鲅鱼饺子,到现在还没影儿,后面的路线距离海滨更远些,按这样走法,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尝到。
吃不上就算了,我本来对美食就没多少欲望,看机缘吧。
起床洗漱,收拾行李,退房,8:20骑上了摩托车,先去蓬莱阁景区溜溜。
神仙都是远离人间的,蓬莱实在是个小地方,估计除了顶个“蓬莱仙山”的帽子,再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了,酒店的前台女孩也说这地方要啥没啥。
最漂亮的市容就是景区一带,周边的街道花园都是小小的,绿化的不错,明显是新搞的市建,像一个放大的幼儿园,鲜艳而又规矩。想想也是,一个40多万人口的小地方,又不是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富庶勤劳之地,能守着这“蓬莱仙境”的景点儿,还要啥自行车啊?
走到蓬莱广场东南角,恰好看到一家早餐店,本打算路上再吃早餐的,既然看到了就顺便解决吧。
刚推门进去,就后悔了,这家店明显是做游客生意的,价格肯定贵,但也能接受,只是这种不接地气的餐饮实在是我的减分项之一。
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吃了,路上也省得操心。
这是个夫妻店,老人也来回帮个忙,还有一个几岁的小子,不安分的跑来跑去。整个店是一个街角的一个大门面,两层的小独栋,楼上不知道啥用途,也许是住人的,玻璃的外墙,亮堂堂的,这里沿街全是这样的门面小楼。看店里的格局,不像是做饭馆的初衷,估计是商用行情差,暂时做餐饮顶着。
都是北方常见的早餐类型,包子、粥、豆浆、饼子之类,还有各种凉菜,五香花生、海带丝、藕片、咸菜等等,各自盛在大方铁盘里,牛逼的是凉菜都是大盘一份,减量也不减价,看来对应的客人都是家庭型的。
没办法,只好来一大盘凉菜拼盘,倒能吃下去,只是不太适应这种早餐风格,又要了一碗小米粥,一张鸡蛋饼。
店里客人不少,都是携家带口的,只有我是独自一人,和别的客人凑合着挤在一张餐桌上,估计是摩托服装扮太怪异,旁边的小娃娃不专心吃饭,总是瞅着我。
正打算动筷子,无意中看到白板上写有鲅鱼饺子,心中一动,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之前进来直接看饭菜,根本没注意菜牌子。
再干下去一份饺子也是可以的,于是问老板:“还有鲅鱼饺子啊?”
“有啊!来一份?”没想到老板立刻答应得这么利索。
“需要多久啊?”我还寻思着包饺子是不是太费时间。
“1、20分钟就好,得煮一会儿”
听那意思,是速冻的,我不禁有些丧气,既然问了,那就要吧。
边吃边等,粥菜饼都很一般,开始有些担心饺子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饺子上来了,十二个,热气腾腾的盛在不锈钢方盘里,夹起一只放进嘴里,咬一口,大失所望,饺子馅除了有一丝海鲜味以外,实在尝不出什么特色,馅料稀软,口感还不如夜市摊的工业鱼丸,饺子皮同样平庸,也就凑合着把馅料兜住别漏出来,水溻溻的,口感味道都甭提了。
想起那装逼的美食节目,我不知道该抱怨谁,算了,打个卡而已,当真你就输了。
我拿过餐桌上的调味瓶,调了一小碟蘸料,或许这酱油醋也是工业醋精之类勾兑的,顾不得了,总要给饺子提提味儿吧。
同桌的小孩子仍然时不时瞅一瞅我,或者看看桌上的骑行手套,我真想也给小孩子夹一个饺子吃,可是最后还是我吃光了所有。
这顿早饭一共47元,鲅鱼饺子28元。
鲍鱼饺子之旅算是结束了。
出发了,去景点!
走到海滨的仙境路,已是人山人海,马路上的车辆都跟得紧紧的,现在是9点多钟,太阳暖洋洋的,难得的假期好天气,感觉全国人民都出动了,看着阵势,人海淹没不了大海,也能把海滩淹了。
放眼四望,骑摩托车的只有我一个人,像个异类,面前的海景于我而言和昨日无异,在人群中的违和感又重现了北戴河海滩的尴尬,至少那时还能看到俩骑摩托车的男女。
别看周围人山人海,想找人帮忙拍照,搭话了几个面相斯斯文文,有的还戴着眼睛的,人家也不客气,接过手机就拍,等我拿过手机一看,简直目不忍睹,构图美感就不说了,有的照片边缘还有手指头,也不知道是咋拿的手机,有的把手机套子都拍进去了,这眼神儿,唉!还有的按快门就是连击,也不说话,效果就是一连好些张没区别的照片,当然,都不咋滴,我一边看一遍连声道谢,等人家走远了,再另麻烦人帮忙重拍。
又找了两三个,拍得效果和前面那位都差不多,我已然气馁,失去了麻烦别人的勇气,再看看不远处的蓬莱阁景区大门前也是人头攒动,也没了进去游览的兴致,反正人间一直有八仙的传说,出发吧。
沿着钟楼路向南,过了蓬莱汽车站,右拐上了G228国道,路况很好,四十公里后,到烟台龙口地界,路两旁的大企业多起来,路上大货车也多了,道路也变差了,有的地段都是锈褐色。
这一路距离海岸线并不远,但是完全看不到大海,道路两侧分布着村镇、企业、绿植、田野、丘陵等等,把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有一种在内陆骑行的感觉,只是在我心里,大海仍在不远处。
龙口之后,是招远地界,中午时分,过了辛庄镇,骑行中余光一瞥,马路对面似乎有自行车骑友在补胎,作为半个自行车圈内人,肯定要过去搭个话的,这里的路段中间有齐腰高的水泥隔离墩,又往前骑了一段路,找到一个豁口才掉过车头。
到跟前一看,好家伙!
确实是一位自行车骑友,只是话不知如何说起。
饶是我骑自行车走过西藏新疆泰国台湾海南崇明岛,也没见过这阵势,真让我开了眼。
这是一个缺失了左臂的男人,正蹲在路边补胎,身边是满地狼藉,散落着各种物件,锅碗瓢盆,被褥垫子,绳子口袋,各种工具,内胎都有好些个,胡乱扔在旁边。
他头戴一顶白底碎花的鸭舌帽,帽檐边缘的一圈都开裂了,所幸上下的蒙布都没有翻起,估计制作工艺中有胶水粘接,尘满面自不必说,胡须大概个把月没有修剪了,好在天生不算浓密,倒不至于太凌乱,厚厚的头发像乱草一样从帽子下挤出来,几乎遮掩了耳朵。
一件很脏的白色短袖,只系了最下面两颗扣子,胸前衣兜里不知装着什么东西,斜斜扥着衣襟,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半敞怀,能看到脖子上挂着一串白色扁珠项链,一颗更大的蛋黄色圆盘夹在白珠串中间,坠在项链的最下端。
深色的长裤,皱巴巴的,看不出原色,只有裤兜处的李宁Logo,还是鲜黄的。
光脚,一双黑布鞋。
所有装备家当中,只有那辆自行车是牌子货,还是个主流型号,如果把自行车换成人力三轮,要说他是一个拾荒者,我猜没人不信,不过也得是郊区范围的。
这些年国家发展,经济民生蒸蒸日上,虽然因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自行车市场已今不如昔,但在整体工业基础和供应链的互补支撑下,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方式也是有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拿自行车旅行来说,车型和装备的选择面比以前大了很多,上限看,几万块钱的车已很常见,往下说,入门级的车和装备也比早些年的又便宜又好,当然,要考虑通胀因素的。要说几十年前,骑二八大杠走长途的还算常见,骑海员车进藏的也有,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
这哥们儿这一身行头儿,成本肯定便宜到底了,实用性没得说
是个行家。
我把摩托车停在他前方几米处,走过去给他打个招呼,他抬头看了看我,笑了笑。
“车胎漏了?”
“是啊,补胎。”
“这是去哪里?”
“环全国。”
“这路程不短呢,够辛苦啊,我也会补胎,给你搭个手。”
“好啊,谢谢啦!”
这哥们儿言谈举止没啥客套,很随性的样子,长时间的户外行走是有一定影响的。
“听你口音,是广西人?”
“是啊。”他笑着说,又说了一个我不熟悉的地名,也没记住。
地上有七八条内胎,全都在补,他指给我哪些还需要补,哪些已经补好了,我猜测路上遇到爆胎,他不会立刻补,而是直接换上备胎,换下的破内胎收起来,等积攒到一定数量,或者所有备胎都消耗完了,再一次性补好。
然后我就犯难了,首先是没有水,另外他的那些锅碗瓢盆,也都不大,这咋查漏气口啊?看看四周,这大国道上,路两边是乱七八糟的的庄稼地,不远处有几处房屋的残垣断壁,看样子也不会有水,附近的村庄估计在几百米开外。
“你咋查漏气口的?”
“听声音,先打气,然后听漏气声。”
我的妈呀!这样行吗?
国道上车辆来来往往,而且大货车不少,这轰轰的底噪下,我就凭听漏气声来辨别胎的破口位置?!就算找出了一个破口,能保证找到全部破口吗?如果补不全,那补胎有啥意义呢?我心里一连串的问号,突然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好差,刚才的热情和信心有点儿凉了。
这些内胎,有些上面有十多个补丁,还有的位置是补丁摞补丁的,随便进一个玩车的圈子问问,估计答案只有一个字:扔!
不知道他的经济状况有多差,也没好意思询问。
他蹲在地上,打气,听声音,脚踩住轮胎,锉出毛面,取出补胎片,拧开胶水瓶,挤出胶水,涂抹,盖上补胎片,压紧,捶打修补面...... 所有这些操作,他就靠一只手和两只脚,有时候下巴和嘴巴也要帮个忙,还有地面,最主要的受力面是地面,那就是他的操作平台,偶尔会用两个膝头,那有夹持的作用,距离嘴巴和下巴也近一些。有些漏气口是以前的补丁位置,他会撕开旧的补丁,再重新打上补丁。
这里的国道,中间有齐腰高的水泥隔离墩,两侧都有铁皮隔离栏,道路外面就是田埂水沟之类的地形,杂草丛生,他的家什铺在地上,基本上占满了自行车道的宽度,汽车从旁边轰隆隆飞驰而过,似乎也不影响他听音辨位。
事后我想了许久,终于明白那散落一地的原因,只因为他是独臂做事,他的包裹只有完全铺开在一个面上,他才能方便地取用。
我不知补过多少次轮胎了,从未见过这样的条件下补胎。
勉强蹲下来,拿起一条内胎,打足气,贴在耳朵上转着轮胎听了几圈,毫无收获,问他怎么办。
“那就先放一边,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回答太实在了!
我又如此这般,“听”了两三条胎,身边汽车呼啸来往,哪儿能听出那细微的“嘶嘶”漏气声?或许是我的听力太差了。
无奈,我就去给他打下手,其实所能帮忙实在有限,毕竟这不是个复杂的活儿,而且他操作上也不怎么讲究,不像我以往补胎那么精细,我怀疑那么做是否能补牢靠,现在眼高手低的是我,也不好多说啥。
不知道他是否觉得我有一丝丝负担,还剩几条胎没有补完,他就说差不多了,要收拾上路。这下我就充分发挥了我的方便,来来回回给他收集地上的物品,帮他装包。
他的包裹,主要是两个很大的灰色帆布口袋,在车后座上有一个用木板条拼搭的木架,俩大口袋一左一右蹲木架上,捆绑的时候,都是他在操作,在平时一个人时,他是把车子靠在墙上或者树上操作的,现在车子靠在路边的隔离栏上,我也仅仅锦上添花地帮着扶一把。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条件下的捆扎,他用背包带又绕又捆的,我的脑子根本跟不上,没几下,他就捆扎完毕,我试着晃了晃车子,挺牢固,又顺手掂了掂分量,连车子估计有7、80斤。我还不死心,又仔细看了看背包带的绑法,问他最后是怎么打结的,他指给我看座管根部的绳结。
发现他挺随和的,而我却是一个拘谨的人,很后悔没有拍下刚才一地鸡毛的场景,那一定是一张有趣的照片。现在我想用手机拍几张打结的照片,就让他再演示一遍打结的手法,我主要的疑问是他单手如何保持把绳子捆得那么紧。他毫不推辞,立刻解开背包带,重新打包,然后在座管根部捆绑,其实诀窍在于把背包带拉紧后,先在座管上缠绕,然后用那穿着布鞋的脚,把背包带紧紧踩在座管上,接着单手把松弛的绳头穿一个结,再拉紧绳头,最后收脚,连续打两个类似的结,就会牢固许多。背包带是扁的,脚能方便地踩住,普通的绳子则不容易踩在圆管上,而且,扁带子的结头也比较容易解开。
还有一张双人床大小的塑料泡沫垫子,厚度和手掌差不多,这东西又轻又大,是塞不进口袋里的,一个小背包,一条外胎,一个大号打气管子,以及几件衣服,这些随时取用的东西也不能塞进大口袋里,毕竟要打开那大口袋可是个麻烦事儿,这些物件要么摞在大口袋上面,要么看方便栓挂在背包带上。
木架的末端还挂着一个太阳能电池,虽然来回晃荡着,也不碍事。
一切就绪,我说这装备太开眼了,拍个照留念吧,他也不客气,坦然站在车子旁边让我拍。
然后,他从包里掏出一颗石榴,说一起吃,我看我俩都是满手尘土,这里又没有水洗手,石榴皮也不易剥,太不方便,就推辞说太麻烦,不吃了。他说没啥麻烦的,说着就拿起石榴对着路边的隔离栏狠狠砸了几下,石榴在撞击下裂开了,汁水四溅,他蹲下身,把石榴夹在膝头上,用手顺着裂口掰下一块吃起来。
吃相也很豪放,不方便剥籽,直接用嘴,连石榴籽带内皮一起啃进嘴里,一通爽快的咀嚼,渣滓被吐到路边的杂草丛里,汁水沾到了嘴角,也不管它,几口之后,说话嗓音也清亮起来。
我不好意思询问他的身世和残疾的原因,就聊聊旅行的感受和想法。他也很少谈及自己的过往,偶尔说到了,也是简单一两句,语气会明显低落一些,我猜他的家在乡下,过去成长的日子并不开心,能做的工作也有限。说到路上的感受,他会豁达开朗起来,形形色色的人都遇到过,好人坏人的,他都是淡然而又无所谓的语气,一路走来,看社会,看民风,每到一地,都会尽量去感受下菜市场的市井生活,也会去景点、博物馆看看当地的人文沉淀。说到一些社会时事,他的观点也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常见的浮躁和偏激。
他也问到了摩托车的问题,我也尽力作答,他并没有显现出高涨的热情 —— 那种我在路上遇到太多男人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哪怕他们对摩托车所知甚少,也许残疾的身体还是抑制了他心中的一部分火焰。
想去前几年摩旅山东,遇到一位从长春徒步去海南的小哥,我也停车攀谈了一番,小哥全程照顾着他的直播状态,时不时顾盼着手机镜子中自己的容貌,加之聊天的跳跃性太强,让我简直无所适从,看他那沉浸自我的样子,我只得草草收场,各走各的路。当然,这位小哥也没少问我摩托车的问题,东一句西一句的,又时不时跳跃到别处,他的发型啦,他的胃不好啦,巴拉巴拉。
和自行车车友交流,遇到“斗技”心态的时候,我会有一个保留问题“请教”,就是对于普通散珠脚踏,如果轴杆上没有止动槽,就无法用止动垫圈,如何锁紧止动螺母?
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对于今天这位独臂大侠,我肯定不会提这个问题了。
对于户外圈的朋友,特别是玩自行车长途的,我还会询问他们对路上遇到狗的看法,
对狗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名户外人士的经验。曾经有位小哥面对这个问题,风轻云淡地吐出俩字“跑呗”,我看着他那装逼的神态,估计他以为是在谈论邻居家的宠物。也有骑自行车走过海南岛、青海湖的朋友,对这个问题似乎没什么感受,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走的,也许是运气好吧,我承认我也有运气好的时候,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狗这一关过不去,算不上户外入门。
网上乱七八糟的攻略多了去了,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你怎么运用纸上所得?
勇凡是我在独库相识的,他曾经入选过首批驻港部队,那个年代普通士兵如果不考军校,已没有了升职军官的可能,能进入首批驻港部队,几乎是一个士兵的终极荣誉。面对这个问题,他笑了笑,眼睛虚看着前方,淡淡地说:“先观察”
一下子就说到我的心坎里,“然后呢?”
“如果人先发现狗,人就可以做一些主动选择,或者躲开,或者绕路,如果不得已必须经过狗,也可以提前拿上防身的家伙,如果要跑,一定要先评估距离和速度,还有自己的体能状况”
“嗯”
“否则,一定不要在狗面前逃跑,必须选择对峙,在对峙中找机会脱身”
说到这里,够了,听话听音,从语气就可以判断说着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行家!
“只要不是疯狗”,说到对付狗,独臂骑士的声音高亢了一些,“我说的是真正的发疯了的狗啊,有疯病的那种”
我明白他的意思,疯狗在这里不是我们通常的形容修饰意义上的所指。
“如果不是疯狗”,他的声音平稳下来,增添了一些理智的成分,“不管是多么凶猛的样子,千万不要逃跑,因为再凶的狗,它也不傻,它也会害怕,你必须站稳了,手里能找到什么就抄起什么,迎着它冲上几步,当它到你跟前时,你只需对着它大喝一声,它就会停下来,无论它怎样狂吠,它都不敢再进一步咬你,如果空着手,你要也挥动手臂,或者脱下衣服挥舞”说着,他扬起独臂,对着侧前方做了一个有力的示威动作。“无论面前有几只狗,你必须控制住局面”
“控场”,我笑着接话。
“对!控场!”,他的音调又提高了,看得出他有些亢奋,“要知道,人的智力和耐心比狗强得多,只要和狗形成周旋状态,人就更善于找到破局的机会,最简单的,就是慢慢地后退,一点一点地撤出,到一定距离后,狗是不会继续追咬你的”
“如果遇到疯狗呢?”我追问。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想办法逃跑,或者直接进入搏斗状态”他拉长了声音笑着说。
“你遇到过真的疯狗吗?”
“没有”,他又笑了。
没得说,又一位行家!
估计是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聊天了,他一直侃侃而谈,声音也从开始的清亮变得沙哑, 这时已经一点多钟了,我怕再聊下去会耽搁行程,看前后也没个饭店,再走远又嫌耽搁时间,就说也没个方便吃饭的地方,先加个微信保持联系,先赶路吧。
他倒随和,只是手机没电了,无法开机,只能先告诉我电话号码,让我过后加他,幸好我随身带有现钞,拿出一百块钱给他,就当请他吃饭,他也没客气,接过塞进胸前衣兜里,我又拿出一袋瓜子给他,路上休息时磨牙用,他也接了。我这人脑子里不装吃的,偏偏忘了包里还有几块散装月饼,直到晚上要吃路餐时才翻出来,后悔没有一起给他。
说来也奇怪,我接触到的户外爱好者中,广西人偏多,一直觉得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但也没有花精力深究过,到底是我自己所遇如此,还是广西人比其它省份的人更喜欢户外?
不得而知。
独臂的兄弟,祝你一路顺利!
[/size]
--
修改:houstons FROM 223.72.88.*
FROM 223.72.88.*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同主题上篇
|
同主题下篇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