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有没有大牛来做个总结性科普
看了这个,我可能宁可开索然无味松松垮垮的车,我现在的车都是索然无味的,谈不上动力和性能,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毛病,保养便宜,而且我内心对未来的车的第一需求好像也是要先没毛病,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跟我选的一样,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选DQ380及以下的车。
【 在 CanonFans (00: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双离合技术先进,解决了传统AT笨重、换挡慢、成本高的问题。因为成本控制问题,所以机电单元的寿命有限。实际上你去看pdk的变速箱也不会大规模出现问题,因为成本更高,和AT变速箱的机电单元一样如果用高成本原件制作也不会出问题。
: 在评价双离合之前,首先弄清楚一点,双离合的故障是什么样的故障!常见的双离合变速箱故障并非齿轮箱故障,实际上只要你润滑油保养到位开到报废都不会坏。坏的是机电单元,而越是廉价的寿命越短。这方面你可以查一下,6dsg和7dsg的成本,维修价格,也就是湿式的比干式的贵很多,当然出故障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 当初大众推出干式dsg完全是处于成本考虑,因为6dsd只在德国本土生产制造,国内还掌握不了。于是推出了简化版的DQ200,用的机电单元可靠性很差。早期出现问题的dq200是因为它使用两种油,一种是变速箱齿轮油,一种是滑阀箱油,而为了追求所谓的免维护,滑阀箱油中使用了含硼的成分。而硼在高温下会形成结晶,堵塞管路,造成电磁阀工作不可靠,不能换挡。所以大众要求必须按时更换变速箱油,且第一次维护必须在4s店进行,否则失去保修。虽然后期更换了滑阀箱油的成分,但依然存在过热问题。所以后期大众放弃了dq200这种不成熟的干式双离合,升级为dq380系列,其实也是廉价的修补。而DQ250湿式的故障率就很少,出现故障大多是电脑板问题。这个就是成本考虑了,10w公里左右坏,而pdk的电脑板理化性能更高,当然成本也高。当然大众也有高端的变速箱,DQ500,只在高端车上使用,那个基本没有坏的,只是你买不起而已
:
--
FROM 123.112.240.*
开玩笑,跟日系啥关系?故障也分级别,我不在乎故障率,小毛病我可以选择不修,比如内饰异响,隔音太差,灯泡易坏等等,要么修理起来也简单便宜,我在乎的是会给我带来巨大损失的故障,而且这种故障是设计的时候就有的,无法简单修复的。比如本田机油增多问题,ea888二代烧机油问题。
【 在 tedxyz (ted's sweatc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过日系不断的洗脑宣传,0.1%(日系)和2%(非日系)的故障率差别俨然已成了0.1%和99.9%的差别了。
: 【 在 zhyulily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了这个,我可能宁可开索然无味松松垮垮的车,我现在的车都是索然无味的,谈不上动力和性能,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毛病,保养便宜,而且我内心对未来的车的第一需求好像也是要先没毛病,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跟我选的一样,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选DQ380及以下的车。
: --
--
FROM 223.104.42.*
不不不,低价也不能坑人,那是道德问题。
【 在 CanonFans (00: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是两方面考虑
: 1,大众有好东西,但是贵,你没花够钱不给你。这方面,可以参考大众的定价和奔驰宝马的定价差异,让你用较低的价格享受到部分品质已经算是厚道了,至于你想要完美,那就多花钱,有保时捷在向你招手。我之前问过保时捷的人,pdk变速箱一部分是zf提供,一部分保时捷自产,研发成本极高,而且对品控非常严格,电脑板排线这些的成本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才换来高可靠性。而大众的DQ200S LUK供货,DQ250是博格华纳,出于成本考虑可靠性如何可想而知。只有DQ500是大众自产,品控才有所保证。这并非大众不厚道,其他各家也一样,用cvt不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吗?20年前的车卖30w,现在卖十几万,再加上通货膨膨胀的影响,你算算怎么才能省出来成本?
: 2,市场考虑。现在卖车都不赚钱,各家竞争很激烈,还有国产的搅局,那就只能从后市场来想办法赚钱。以前的车规标准很高,车辆的电气部分傻大粗,但可靠性都是按照10年20年的标准设计的。现在管你那些,只要保修期内不坏就行了,3年不出问题就算合格,采购便宜的配件,转手高价卖给后市场,还能赚一次钱不好吗?相当于你买车分期,提车时省钱,几年后还要交一笔维修费用。如果车一直不坏谁还修,谁还换?
:
--
FROM 223.104.42.*
哦,不矛盾,而且开快车跟车松不松垮没关系,胆子大就行。
【 在 TricksMaster (杀秋) 的大作中提到: 】
: 插个嘴
: 可能是喜欢开快车的缘故
: 我喜欢车感好的车
: 就是上面说的那种不松松垮垮的
--
FROM 123.1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