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潜在的特斯拉用户和很多存量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目前曝光的诸多案例、视频到底是什么根本原因引发的;作为消费者我们没有义务相信厂家的单方面言论和数据,反之也一样,作为应有理性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也不应该完全相信事故涉事者的言论与说辞;如果最终的结论是驾驶者使用不当,那特斯拉就有必要改进在前期销售阶段对用户进行足够的培训和产品说明,否则作为新事物的电动汽车和有独特驾驶特性方法的特斯拉汽车如果与传统燃油汽车的驾驶方法差异巨大,特别是涉及刹车使用方法的问题,就仍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事故;
涉事双方都应该尽快提交自己的举证资料; 包括厂家的车辆状态的记录数据,行车记录仪视频或相关的音频资料;
(1)相关主管机构这个时候应该“主动”站出来组织技术力量确认厂家是否诚实完整地提供了数据和真实的系统制动控制逻辑,同时也要确认涉及事故方用户的行车记录仪视频、音频,图片是否真实可靠;我个人对于涉事车主到目前为止迟迟不愿意把行车视频记录公布的行为比较迷惑(如果自己没有可以要求特斯拉提供呀),虽然严格上讲视频资料确实可能涉及用户部分的个人隐私,但与生命安全相关去伪存真的维权事件比较,哪个事对车主更重要并不太难判断;
(2)当地交管部门这会也不能一旁站着当吃瓜群众看热闹了,一句视频监控没启动也不是借口,根据用户的路线描述,天眼系统找到涉事车辆事故前几小时甚至前一段时间的视频是不太难的事情,虽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是对于客观了解驾驶者的驾驶习惯,车速的相对状态和车辆的行驶运行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的; 根据常规的判断,在限速一般60~80的国道路况,一个老人车上带着一家人“在绝大部分路段以110~120的速度行驶”是违背基本常识判定的,是否有酒后驾驶或精神疾病障碍确实要了解核实;如果真有很大超速的情况发生,这也确实应该受到严重的处罚;但有一点还是要明确,超速和“刹车失灵”是不能划等号的,刹车部分还是要深入地对软硬件及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再做判定与厘清;
(3)对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这次可能是到了需要相关主管机构“主动”、细致、审慎地研究、分析、判定的时候了,确实它能带来使用中的一些好处,但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整体复杂系统的控制逻辑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涉及驾驶者和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那即便本次事件最终认定不是刹车失灵或刹车制动能力大幅下降的问题,后续也要有更符合安全逻辑的设计调整,这个理念和宗旨也是要向特斯拉副总裁学习的,是决不能妥协的,也不能随资本的逐利特性而忽略轻视;美帝那边即便没有“扒车维权”,人家还是会有机构“主动”介入调查,至少能先做数据、证据的备份封存,为后续的技术分析介入准备条件,中国的相关主管机构如质监、消协、交管、工信等好像更多地还是在呼吁“其它相关部门”“尽快”参与;我们的体制优势这会本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呀。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FROM 114.24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