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嫁衣送人?冬奥竟成丰田舞台?140辆Mirai已通关,服务冬奥
【 在 datashe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子把氢动力专利全部免费开放还有希望
没戏,危险性决定了其不适合在城市里用
价格决定了其相比其他燃料电池没有明显成本优势
庞青年那种水氢汽车的安全性都比高压氢好太多,
如果解决铝的反应性问题的话,
这种间接铝空燃料电池才是正道
--
FROM 114.85.246.*
氢产量不做评论,不过八十年代只有上面级的小火箭是氢氧机,总共才几百公斤燃料
断裂的原因是氢泵某金属件在液氢的低温下脆化,但是不严重,然后在飞行中(而不是固定试车台上)震动特性不同,发生了地面试车时没发生的断裂
这个如果真在地面长时间做测试可能也能发现
【 在 bluewx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公然造谣的没人管吗?
: 长5失败的一次早就归零了,归零原因也有部分公开报道,是因为共振导致的发动机某部位产生裂痕断裂
: 火箭用的氢气80年代就量产了、还从乌克兰进口,你这种公然造谣的应该被抓起来
: ...................
--
修改:marion FROM 114.85.246.*
FROM 114.85.246.*
【 在 gem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家口据说已经有两三百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 氢燃料电池轿车对电堆的功率密度要求高,还是不得不用丰田的Mirai来应付冬奥。。
: 不在冬奥推纯电车,估计是怕纯电车尿崩,趴窝
:
作为冬奥唯一车辆赞助商,丰田怕的是自己的纯电车趴窝丢脸,只能提供自己的氢燃料电池车
不趴窝的插枪保温纯电车,丰田没有
--
FROM 114.85.246.*
关键问题就在于基础设施上光看到国家摇旗呐喊,不见真金白银,指望着民间资本来投钱,承诺各种优惠政策,但是是要你先砸钱进去,以后运作的时候享受优惠
这种基础设施网络堪比广域的供电网络,国家不砸钱怎么可能建起来
【 在 mcb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玩意是个迭代过程,需要氢网络成规模,氢车量起来、氢车成本才能下去,氢网络又依赖于氢车的存量。当然随着技术和市场规模发展,成本极速下降是可以预见的。总体来说,还是氢网络的瓶颈更大一些,现在国家在搞碳中和,氢能避不开尤其是重型车辆柴油的燃料替代,慢慢在国家投入情况下,供氢加氢网络就能建起来了,后面才有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114.8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