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认为甲醇混动才是未来汽车的方向
甲醇常温常压是液体,这一个优点就在安全性、储运成本上秒杀其他新能源燃料。
甲醇的质量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15倍,长续航上秒杀锂电。
甲醇的绿色化路径很明晰,光-电-氢-甲醇,绿色甲醇是所有绿色燃料里交付成本最低的
液态阳光计划了解下,国家在推,这次张家口就有示范,问题就在成本
甲醇内燃机的问题就是腐蚀,不完全燃烧的甲酸会腐蚀发动机内部导致寿命问题
甲醇的毒性在饮料里是高的,在燃料里是最低的,
全国有很多示范性甲醇加注站了,吉利汽车推的,西安,贵州,法规,标准,供应链都是完善的
增程式动力,是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也没有避免甲醇内燃机的问题,
甲醇的热值不如汽油柴油,但是它绿色低碳,这俩不在一个赛道,比如国家政策内河禁用柴油机,
我们国家缺油缺气多煤,甲醇是煤化工的副产物,市场供过于求,期货市场长期在2000-3000元一吨,比天然气、柴油都低的多
燃料电池高效利用甲醇,每公斤甲醇能输出2度电,燃料效率在35%左右,每度电1.2元,柴油内燃机燃料利用率只有20%左右,发电的话,每度电2.2元左右。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现在的问题就是成本高
另外:我是做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的,欢迎了解
--
修改:qqiou FROM 116.5.12.*
FROM 116.5.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也有商品化的了,不过做不了动力电池,功率太低了。我们做高温的燃料电池,属于甲醇重整路线,不过完全不惧CO,不需要纯化。寿命几万小时没啥问题,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看起来是甲醇直接燃料电池啊,厉害。电池寿命多少小时?
:
--
FROM 14.213.146.*
对的,光看使用端当然不能碳中和,不过全生命周期是的,和氢没区别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再说一遍,甲醇做不到碳中和。只有空气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才是碳中和过程。
--
FROM 14.213.146.*
这个账不是这么算的。
煤炭-发电-二氧化碳捕集 这个和甲醇生命周期有什么关系,这是你煤炭发电的碳排放问题。
所谓绿色甲醇,是从可再生能源开始,到电解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这步碳排放是负值),甲醇应用-排放二氧化碳(这部分是正排放,正好和前面抵消)。
至于实现问题,将来是整个社会的碳中和,而不是某个产业,或者某个过程的碳中和,会以碳税,碳权来衡量,我不管你二氧化碳从哪来,我帮你消耗了二氧化碳,你就是要付钱的。
当然,从现实来讲,碳中和会是个坑吧。
只是我们现在都在这个前提下讨论问题而已。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生命周期不是碳中和的。现在的绿色甲醇,用的二氧化碳仍然来自于化石燃料,所以全生命周期无法实现碳中和。
: 简单说一下过程:煤炭-发电-二氧化碳捕集-加氢合成甲醇-甲醇应用-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最终是一个有碳排放的过程,只不过是嵌入了一个二氧化碳再利用的环节,总体上降低了单位碳排放,但碳排放仍然存在。而且如果以后真的碳中和,根本没地方去弄大量的二氧化碳啊。
: 甲醇实现碳中和只有两种办法,要么你在应用端再实施碳捕集再运回去合成甲醇,要么你二氧化碳来自于空气直接捕捉,但我认为这两种都是不现实的的。
--
FROM 14.213.146.*
氨的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N2O,温室效应是CO2的310倍,
氨的生物学耐受性非常不好,那味道真的忍不了
绿氨比绿甲醇贵,贵很多
绿氨也是有碳排放的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绿氢制氨到氨制氢全程没有碳排放。
--
FROM 14.213.146.*
日本在搞氢燃料船,八成又点错科技树了
【 在 rich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氨氧化就算了吧,产物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再碰到水。。。根本不现实
:
--
FROM 14.213.146.*
谢谢。
1 我写错了,你是对的,甲醇制烯烃之前是,现在甲醇已经是重要的中间体了,是主产品没错
2 甲醇也和氢一样,分为绿色 蓝色 和灰色,颜色不是被定义而是从制备的出发点,从化石燃料出发的通常是灰色燃料,从可再生能源出发的才称为绿色。甲醇被认为是新能源也不是被定义出来,而是绿色化的路径清晰,不会因为化石能源枯竭而衰落。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商马士基已经在下水甲醇内燃机的远洋巨轮了,可以保证在各地港口不受限制。
3 内燃机的燃料效率是和功率大小有关,功率越低,燃料效率越差,dmi的先进性在于内燃机只在高功率区间发电,而不参与动力实时响应做功,所以燃料利用率高。然而不可能所有场景都使用dmi,毕竟锂电也是成本,也是污染,而大多数内燃机直接驱动时,都是低效的。
氢的能量密度高,但是不能算储罐。按照中国35mp的压力储罐,氢气重量占比不到3%,但是储存到甲醇里,有12.4%可以转换成氢并被利用,所以可以认为甲醇是最好的氢载体。
电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续航,纯电就是解决不了续航的问题,在陆地上还将就,在船上锂电就无解。这是纯粹使用端的问题。更何况电是不能被存储的,只能是用多少发多少,多余的废电全被白白放弃了,而废电—氢—甲醇储能—甲醇使用的路线同样可行,这也是国家电网比化工行业更重视液态阳光计划的原因。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点赞,加油。
: 讨论几个问题:1、甲醇不是煤化工的副产品,是主产品,是MTO/MTP,煤制油,煤制芳烃的主原料;
: 2、甲醇要想进入新能源目录要通过燃料电池来走,结果就是:化石原料-化学过程-甲醇-燃料发电-传动,根本在于燃料电池这块的成本,以及对甲醇是否是绿色能源、新能源的定性。嘿嘿,恐怕被质疑会比较多。
: ...................
--
修改:qqiou FROM 116.5.12.*
FROM 116.5.12.*
绿色化只是图景,努力的方向。现在用灰色甲醇,也是有实实在在利益的,烧柴油重油的污染严重,很多港口禁止停靠,一艘豪华邮轮产生的污染相当于100万辆小汽车,逼的船东必须寻找替代燃料啊
【 在 silentoak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士基要的甲醇是“绿色甲醇” ,现在恰恰是甲醇的绿色化生产是非常困难的,成本极高且短期没有降低的可能。
--
FROM 116.5.12.*
你说得对,我表述错误,甲醇制烯烃技术也没几年,在那之前甲醇没有大用。
【 在 silentoak 的大作中提到: 】
: 甲醇不是副产品,是煤制烯烃的中间产品,也是大量下游化工品的原材料。甲醇并不一直便宜,价格波动可以很大。
--
FROM 1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