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产业竞争的角度讲,油车已经完蛋了
那现在Model 3/Y的销量算不算跟油车形成竞争了呢
这俩车远没达到你的1000公里低于10w的要求
【 在 catheriney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时候续航1000km的电车售价低于10万再来谈和油车竞争吧……
: 当然500km续航的电车售价低于5万了,那市区短途代步十天半月一充电还是可以考虑的……
--
FROM 1.119.141.*
当年智能手机崛起本质上是因为4G的崛起,才让智能手机有了那么多可以联网的应用场景。
电车占据主流,其实跟1000公里关系不大。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的基础设施足够完善,500公里续航是足够的。当1000公里的成本也可控的时候,500公里的成本就更具优势了。一直追求大续航其实是偏的方向。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快书,也都是靠中途驿站补给+替换完成的,不可能专门培养一种马直接可以跑800里。
【 在 qingantI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车占据主流只是时间的问题,5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 很简单的道理:
: 1. 如果电车普遍续航1000km,油车还能不能存活?
: ...................
--
FROM 1.119.141.*
所以单纯增加续航本来就是一个又笨又偏的方向。
【 在 BE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再怎么续航增加不还是靠背个大电池,重的一比
--
FROM 1.119.141.*
不用二极管走极端。500公里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续航里程了。
另外如果给我300的我也没问题。我日常代步上下班一天才20来公里,我也有家充。300公里我也就两周插一次电就可以。
【 在 x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你个300续航的你愿意开?
--
FROM 1.119.141.*
所以你觉得追求1000公里就能代表所有车主了?
我解释下我的观点:我觉得补能是大于续航的。就像智能手机的应用其实得益于4G网络的铺开。电车更加广泛的应用也会得益于个人和公共充电设施的完善。在绝大多数人的使用场景下,在满足了基本续航的情况下(比如500公里),再多几百公里续航并不能带来本质体验提升,反而带来更多成本,更大能耗。
【 在 x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你自己代表全体车主? 你20公里别人也20公里,所以就得出结论了?
--
FROM 1.119.141.*
另外你问我愿不愿意开,我说我愿意,你就说我代表全体车主了。。为啥一定要非黑即白的方式抬杠呢?
【 在 x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你自己代表全体车主? 你20公里别人也20公里,所以就得出结论了?
--
FROM 1.119.141.*
是的。背着大电池成本高,能耗高,太笨了。
【 在 blua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终充电设施完善后,主流的必然是中低续航的,无它,成本低,能把价格打下来
--
FROM 1.119.141.*
宏光如果真的对标K-car出一个4门miniev,我就还挺想买单的。。
【 在 bluaz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五菱宏光MINI还没有300呢,不是卖得很好
: 只要价格低,有什么不愿意的,总比骑电瓶车好,某种意义讲,就是日本的k-car
--
FROM 1.119.141.*
当然,我从来没说过我能代表所有人。你只是问我给我300我愿不愿意,我是愿意的。
相邻城市我可以开我的长续航去啊。我有小500公里EPA的车,我还有油车。我的第三辆车就想着买个300续航的车就足够了。
300续航的车一样有他的市场。比如家里第二辆第三辆车,比如那种20年都不出城的人,不想开长途出城只想公共交通出城的。
多样化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别动不动就没见过正常男的怎么样了。。你没见过的可多了去了。
【 在 x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没见过哪个正常的男的愿意开300公里续航的车。
: 哪怕相邻比较近的2个城市,距离也超过100公里了,比如北京到天津,基本就不敢去,到北戴河就更不要想了。
--
FROM 1.119.141.*
为啥不能说?不是你先问的?
家里有其他车就不能再买车了?所有人买车都得是一辆车满足所有需求?
【 在 x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家里已经有了另一辆长续航的还说个毛线。
--
FROM 1.1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