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比亚迪DMi这套技术含量也很高
应该是dmi成本最高吧。
【 在 huankuib 的大作中提到: 】
: 燃油车到纯电的过程:
: 燃油车(手动变速)->燃油车(自动变速)->轻混,主要是发动机驱动,特别小的电池->普通插混,部分工况发动机驱动,带复杂的变速箱,->DMI(部分工况发动机驱动),可以小电池,简单的ecvt->增程(纯电驱动),大电池,用油发电->纯电动。
: 两头的结构相对简单,中间的复杂,复杂的成本高,电池越多成本越高。这么看来也就DMI可以做到接近燃油车(自动挡)的成本。
: ...................
--
FROM 175.160.196.49
关键看谁电池多。
还是电池比齿轮贵。
【 在 oBigey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档dht最高
: dmi居中
: 增程最低
: ...................
--
FROM 175.160.196.49
你说的也非常像byd
【 在 sp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观点,成本高低,基本跟自研技术的比例高低成正比
: 比亚迪的动力技术从早期逆向发动机、变速箱开始,
: 基本具备了全部自研的能力,所以成本是最低的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75.160.196.49
通用的三行星齿轮系统应该有名字吧?
【 在 Wwhhxj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极致的简单和可靠,是丰田的THS,直接用星星齿轮做动力分配。这套系统的机械结构简单到极致,但是控制逻辑过分复杂(涉及到三元动力的实时分配),需要强大的控制软件。同时需要高精度的配件加工。当年吉利曾经想走THS这条路线,奈何发现量产必须去找丰田系的供应链采购,后来放弃了。但是这个系统变速比的天花板太低,做不到极致油耗,被某大牛称之为戴着枷锁的独舞者。
:
: 复杂度其次的,就是比亚迪和本田的技术流线。是的,这俩实际上是同一个技术路线,专利还打过官司。和丰田的方案比起来,发动机和电动机取消了耦合,增加了一个电磁阀的单离合(也可以用双离合),这样可以简单的实现高速度的纯电驱动,适合大电池的插电混动。这种混动,结构上比THS复杂,但是控制逻辑和对软件的要求简单了很多,变速比大了一些。大电池+解耦,让省油性能略好于THS。缺点就是多了电磁阀离合器,可靠性降低了。比如本田之前的电磁阀批量故障。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75.160.1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