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作为资深燃油工程师,必须出来说两句了 (转载)
插电混动几个月时间用掉点油是可以接受的,经济成本很小。如果非要绝对不用油当第一原则的话,那就别混纯电了对吧?
另外,你说话人身攻击的倾向需要抑制下,没家教吗?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一个dmi长期纯ev行驶了几个月,导致有大量轻组成分挥发。按照你的”方案“,必须有对应比例的液态油被烧掉。是这样吗?
: 车主的直观感受是一直在用ev模式,但油箱里油只剩1/3了,你觉得车主会造反了?z
: 这就是你爹智商。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我只是讨论说前面版友提出的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性。后续经济性分析的内容,我觉得得看时不时烧一下油清碳罐到底有多少长期成本,还有两种方案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比较这些,目前我缺乏这些数据。缺德不缺德还不是现在讨论的事情,如果可以认定为了商业利益选择不合理的方案,或者进行错误宣传和误导,那才能说缺德。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抱歉,上个贴打错别字了,本想打的是“你的”。
: 问题是,如果车主一年都用纯ev模式呢,只剩1/4箱油了?呵呵,车主能接受吗。
: 而且,本来人家车主可以同环保低廉的ev模式,你以环保之名“环保”强迫人家用了一箱油,只是为了给自己省500块高压油箱的成本,缺德吗?呵呵
: ...................
--
FROM 221.216.147.*
你预设立场太多太强,讨论技术方案别太多情绪,会影响你的客观性。
同比例烧气和液这个并不是非常严格地要求比例,也不是非要同时同比例,事实上跟现在清碳罐的方式差不多,只是需要注意点在这个过程里也烧掉足够量或略过量的油,油就不会越变越重。这以现有技术很容易做到。
这么做油耗成本和收益具体每个月有多少你估计过吗?没有个量级的概念就先弄清楚这个为好,别先急着代表广大车主维护钱包。
“如果以省油为考量,清碳罐时少烧油多烧气,那么如前所述会导致汽油变质,是漠视车主的安全。”---这个完全是你自树靶子了。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不时启动发动机清碳罐的方案,没法解决一个悖论:如果像你建议的那样,同比例烧气和液,且不说技术难度多大,只说由此导致的油耗成本,必然很显著,这种非必要地把ev模式变成hev模式的做法是在偷车主的钱包,同时也有悖环保原则。如果以省油为考量,清碳罐时少烧油多烧气,那么如前所述会导致汽油变质,是漠视车主的安全。
: 总之,比亚迪这种鸡贼自私的“专利”,完全是科技企业的耻辱,伤害了车主和社会(环保)的利益,唯一获得的是节约了自己的成本。这种企业不狠罚,天朝营商环境好不了。
:
--
FROM 221.216.147.*
幸亏你没说know-how,那玩意更唬人。
我只看到,你以技术人员的口吻,对汽油的基本性质似乎都不够了解。
你倒是表现出了强烈的骂人欲望,蠢蠢欲动的,就好像要挣脱链子的藏獒。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觉得我预设立场多,只有一个原因:你不是技术人员,对于一些技术常识和common sense没有概念。我没说错吧。
:
--
FROM 221.216.147.*
你看看你前边从几楼开始就夹枪带棍的吧,现在你说别人骂你了?说人智商低是不是人身攻击?
另外,我看了比亚迪那个专利,其实那个专利是行车期间,油箱高温的时候给油箱提供冷却,降低油箱温度,使该温度对应的汽油蒸汽压降下来,所以不需要高压油箱。这跟长期停车时的蒸发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另外,那个抽碳罐的过程,就是烧油的时候直接抽汽油,然后空气回流经过碳罐将汽油蒸汽带回油箱,或者进气歧管靠负压把油蒸汽抽走参与燃烧,只烧气不烧油液越来越重的情况,应该上不存在的。
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攻击一个没有完全理解的方案,说人家厂商缺德,可能是骂人欲望太强了点。
为了避免占太多楼,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和我的理解补充在这里:
比亚迪那个非高压油箱的方案,作为商业厂商,肯定有节省成本的考虑。冷却装置也是要钱的,油箱省800,冷却装置花300的话,成本能省点,如此而已。没准省不了多少钱。没准压根就不省钱或者不是为了省钱。
这个主要要是针对行车中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汽油蒸发量大增的情况,纯电驱动不用油时,一种是采用高压油箱,压力高了到了饱和压力就不继续蒸发了,另一种是采用冷却装置让它不要蒸发,这两种都可以维持平衡状态,理论上说两种都可以,但哪种可靠有效,还有安全和环保性的考虑,我没法判断。可以判断的是,高压油箱的技术比较老点,相对成熟点吧。
高压本身也可以是个危险因素,而冷却方案里,冷却装置的可靠性问题会多引入另一个故障树分支。
这种工况下,碳罐的作用是次要的问题,主要是解决温度-压力的问题。
本楼里讨论的抽碳罐是另一回事,活性炭长时间慢慢吸附蒸汽,吸附能力会饱和,会有很少量的汽油蒸汽缓慢地通过扩散的方式穿透散发到大气。所以长时间不用的需要时不时抽一下。插电混动就是如前面两位版友所说,时不时用一下汽油发动机,抽一下就好让吸附的汽油蒸汽脱附就好了。这个应该主要解决存储时间长的问题,混动车可能油的存储期比油车要长点。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确实不是技术人员。另外,你的第三行,确实是骂街了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可能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吧,长时间不用的东西可能也确实需要时不时冲洗或者活动一下。
【 在 xianren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2016年的插混,一直纯电的话也会500km自动启动发动机工作的
: 当初问他们项目组,他们的专业解释我按自己知识储备理解成“清洗油路”,现在来看可能指的就是碳罐吧
: 所以这不是啥事儿……
: ...................
--
FROM 221.216.147.*
如果你担心这个,你可以多烧点油,把气罐抽气那个管子做细点或多节流点。
或者用分级碳罐,让碳罐纵向的油气浓度能拉开。油端高油气浓度分压可以减少蒸发,气端油气浓度分压可以抽得比较低防止油气穿透排放大气。抽罐少抽点也可以保证符合蒸发指标。
如果是长期不行车泊车的状态,那就跟燃油车的类似工况一样了。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使用常压油箱的燃油车上,只要发动机启动,那么气罐的电磁阀就处于打开状态,气管中的油和气就同时消耗。这样才能保证油箱中的的液态油中的轻组分不会显著降低。
: 但是如果ev模式行驶,气罐满了才启动发动机烧一下油气,是肯定没法保证油气的组分比重与正常汽油一样的,轻组分会显著被消耗得更多。
:
--
FROM 221.216.147.*
低压油箱如果环境温度很高,停车的时候油箱温度升高到超过50度的样子,会有较多的油气蒸发出来,可能直接穿透碳罐排放到大气。如果局部通风不好的环境里,有可能形成爆炸性气氛。
高压油箱就会直接内压升高憋着。但是,如果超出承压能力了也只能泄压到大气。
【 在 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说普通低压油箱的插电,夏天晒一下会不会爆吧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高压油箱也没法“完全”解决挥发问题,这取决于你说的完全是什么意思。如果它能完全解决,它完全就用不着碳罐。
至于BYD的方案是否相对而言更损害燃油经济和环保,是否有明显劣于高压油箱方案的安全隐患,甚至它是否是能省钱的方案,是否是省钱的动机,我觉得都还不能轻易断言。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 常压油箱是没法用分级碳罐完全解决挥发问题的,不然大家都可以会用分级碳罐,成本更低。
: byd的这个“方案”,损害了用户的燃油经济和社会的环保,还又安全隐患,只为了自己省几百块成本,这就是现实。
:
--
FROM 221.216.147.*
常压油箱成本高起来的地方在它冷却装置那部分的附加成本,所以那个常压油箱方案能省多少钱,甚至能不能省钱,我都不知道。这个方案是不是还有别的技术动机,比方担心高压油箱的本质安全性,这我也不知道。
但是,如果混动车强制性地定期开发动机保养的情况下(如前所说,确实存在定期冲刷管道和活动机械部件的保养需求),顺便每次都清碳罐真的可能导致油组分变重(这个存疑),那清碳罐的时候少抽点油蒸汽多烧点油,在现有解决的基础上,几乎不需要成本就可以做到,具体的解决方法思路在我后边的答复帖子里有。(见61楼)
【 在 mchh2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技术的开发成本估计比选高压邮箱成本还高
: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预设立场太多太强,讨论技术方案别太多情绪,会影响你的客观性。
: 同比例烧气和液这个并不是非常严格地要求比例,也不是非要同时同比例,事实上跟现在清碳罐的方式差不多,只是需要注意点在这个过程里也烧掉足够量或略过量的油,油就不会越变越重。这以现有技术很容易做到。
: 这么做油耗成本和收益具体每个月有多少你估计过吗?没有个量级的概念就先弄清楚这个为好,别先急着代表广大车主维护钱包。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