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内的驾驶路况不好主要是因为路上“苍蝇”太多
水管里水分子一个接一个,马路上车都是糖葫芦一个接一个?你不考虑一下120车间距100米,80车间距只要80米甚至更近?
【 在 cloudl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还真不好意思教,给你举个例子,可以类比流速120和80的水管
--
FROM 114.249.195.*
如果车间距不好理解,还是你水管这个例子,水龙头拧开一下代表过一辆车,每三秒拧一下关掉(3秒安全距离),流速120的拧开的时间比流速80的管子拧开持续时间短50%,管子尽头哪个水桶接的水多,多多少?
【 在 cloudl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还真不好意思教,给你举个例子,可以类比流速120和80的水管
--
FROM 114.249.195.*
这是管理的话题了,就不延展了,省的初犯班规
我们刚才只是聊速度,道路车容量和流量的关系问题,在120降速到80后能在仅损失5%不到的流量下,提高50%的道路车容量
至于管理者用哪种方式,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也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120降80。即使同一个国家,也不是每个城市都采用了高峰120降80
【 在 ineedaf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峰场景也完全可以做到优化交通啊,不敢开快的,玩手机的,都到外道去。内道留给有本事开快的,能开到上限的。这才是合理的
--
FROM 114.249.195.*
你是不是不能理解通行量和道路上能容纳多少辆车是两码事?
1km长车道,120下能容纳不到10辆车,80能容纳13辆车甚至更多(针对我说的120降速80),然后每小时过终点线的车辆数量差不多(针对我说的5%)
【 在 maga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你前面说“限速120比80通行量高5%”,你前面的说法和“高峰期专门把限速120改成80”的行为之间,必然有一个是放屁
--
FROM 114.249.195.*
那不行,每小时通过车辆数大幅下降了啊…
这是个“魔法”问题,80和120下能通过某点的车辆数量差不多(不到5%),但是80能让快速路上多消化50%的车
【 在 tz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大家下车推车走比你那个80更好,车距更近,路上的车更多,哈哈哈
--
FROM 114.249.195.*
别被科普了转脸不认人…你开始就问我了,我一开始就告诉你别曲解,我只讨论这种,你现在又开始回归你回我的第一帖了…
【 在 cloudl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脑子实在是一团浆糊,这个贴子讨论的问题其实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能开120的情况下只开80,
: 我前面回贴已经说了理想状态假设车距一样,实际情况只愿开80的可能车距会比开120的还长
--
FROM 114.249.195.*
因为高峰期饱和了,要利用高速路消化毛细血管的车辆,当然确实牺牲了一些人的时间,但是节省了大部分人的时间和碳排放
【 在 woail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要算多过多少车辆,而不算减少多少通勤时间?
--
FROM 114.249.195.*
这么难理解么,白话说,降为0车消失不了了啊,而80和120车消失速度是一样的,比如都是1200辆每小时每车道,但是80能让路上行驶50%更多的车,理解了?
【 在 mag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对交通管理有什么误解?提高单位时间通行量,尽快减少路上的车辆,才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最有效的做法。你说的那个提高单位距离容纳车辆的目的是什么?让路上停更多的车吗?你干脆把限速降为0停的车更多
--
FROM 114.249.195.*
这是你想当然的结果,科学结论不是这个
看看国外为什么高峰特意120降80吧,他们都傻,白研究了这么久
【 在 woailp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120变80,大家通勤时间都变长了,路上当然车更多。
--
FROM 114.249.195.*
比如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这些欧洲国家,你不知道中国交通管理系统很多引进的是欧洲的吧
【 在 woailp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外是哪里?
: 除了中国的所有国家?还是某个被认为是交通规则教科书的国家?
--
FROM 114.2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