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产油车】浅谈+如推,主观感受+客观评价+购买建议
今天车辆做了首保,聊聊国产油车。
因公司业务需要,考虑搞辆低成本油车。
要求:外观有特点、不错的装载能力、使用成本越低越好。
本人算是老司机,近二十年驾龄,购买的新车+二手车超过十辆,喜欢动手,自己能做简单修理。
看过一圈,最终入了某国产车:
10万级,1.5T+双离合纯油紧凑SUV,也是入的第一辆国产车。
为什么没选合资车:
因为没有满足需求且更便宜的......,之前对国产车有一定疑虑,这次入国产车也有赌的成份。
[主观感受]
+ 基本需求都满足:
- 外观有特点。
回头率真的高。回头者包括但不限:小区邻居、路上行人、骑行圈友、临近司乘......
也亲耳听不少人说“这车真好看”、“这是XX的车?”、“这真是纯油车?”......
- 装载能力不错。
虽是紧凑SUV,但车型设计原因,行李架够长+够宽,车顶能加大架子。
车内横向空间大,每次后座乘客都会感慨这车可真宽。后排座3成年人,也确实很宽松,中间座位也很舒适。
后排座椅放倒载货能力不凡。
- 使用成本低。
5000公里或半年首保,10000公里或一年保养,4S单次保养全价500左右。
油耗低,这个超预期,后面说。
国产入门车,保养和维修配件相对便宜。
+ 超预期或意外收获:
- 油耗低。
整备质量接近1.5吨,总质量接近2吨,基本全程半载或接近全载,很少里程单人驾驶。
城市和高速各一半,出行前注意路况,所以拥堵道路大概在10%-20%。
车表显示综合油耗6.6,小熊油耗全记录目前油耗6.75,同省同车型目前排第三(从购车第二个月保持到现在)
驾驶佛系+“黄金右脚”踩出来的油耗,不具普遍意义,对我个人确实是这么省油。
- 运动模式有点性能车的感受。
发动机工况设计有特点:最大扭矩区间在2000转以上,经济模式日常在1100-1600转区间。
切换到运动模式,则控制到1900转以上。早9点的四环穿插有余,只要大于一个半车身就有信心切......
- 内饰紧跟"科技感"潮流,大屏+无物理按键,语音识别控制非常方便,日常使用挺好。
如果屏幕坏了,不影响一般驾驶,4S店更换3000元一个屏。
- 底盘工艺不错。曾顾虑国产车生锈问题,今天升起底盘看细节,不输合资车,甚至某些方面更优。
- 不知道是这个品牌要求的,还是这个销售集团制定的:给新车主拉个单独群,群成员除了车主其他几位是4S店销售、售后、技术等各方面9个工作人员,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群里发就行了。
这种感觉以前买车从未体会过,瞬间超级VIP!!!虽然不确定能解决什么大事,但还是给买了十万元车的我一个不小的震撼。
[客观评价]
- 国产车工艺可以不拉跨。
综合质量能做到不输合资车,甚至某些方面更强,但重点在“可以”二字,看车的过程中,有些国产车依然驴糞蛋......
- 厂家不会真的发善心猛堆料,总是要算成本赚钱的。
我买的这辆车也有欠缺的方面。看到的:轮胎一般、刹车盘/刹车泵一般(目前不影响使用效果)、内饰塑料件多点、发动机非重要辅材用料一般(多数国产都这样)、前悬底座位置工艺一般(多数国产都这样),整车打胶工艺不讲究(人工打得比较随意,但用料是足的,估计不影响质量)、四门单层玻璃
- 有制造工艺,但缺少控制体系或体系管理思维。
国产造车反应是真快,市场需要什么很快就能做出“新车型”并推向市场,这算是缺少体系管理的“优点”。
车型从立项设计开始,就完全以市场为依据,当下流行什么就搞什么,销量不行很快就停产。
现象就是很多车型虽然都叫“XXX”,但每一代看着区别都很大,甚至三大件都完全不一样。
合资车基本上看一眼都能感觉出这是哪个品牌、哪个价位的车。很少出现十万级车看着象二十万级、三十万级用料配置出现在二十万级上,而这些现象在国产品牌很普遍。
对于厂家不利品牌价值积淀与品牌塑造,对于市场用户,就是经常干出一些“伤害“老车主的车型......,换代时对于新车主,某些车款到是有跨级捡漏的感觉。
[购买建议]
- 国产车可以买,但需要按具体年款车款分辨。品牌不代表全部,车型不代表一切。
白话理解:不是国产某牌的车就一定有某些特点,现售的某款车得现看,不一定跟旧款一样。
- 满足需求基础上,优先选择当下大型传统造车企业。至少基本工艺能保证、基本售后能保证。
- 重点:看车不能光看,必须试驾/试乘/亲手多摸几遍!!!就算不懂工艺和技术,但从里到外用手多摸几遍,外行也能感觉出车与车的不同。
外观看不出区别,用手摸摸、敲敲,塑料件部位如果能轻松按动、形变,说明内部支撑结构不足或没有。活动部件拉动、推动时如果不顺滑、不紧致,说明结构设计不合理或用料不行......,这些就是车与车的区别,会影响部件实际易损情况。上市车辆基本安全都能保证,除了主观三大件之外,其他区别就在用料和工艺上。
- 注意高低配的差别。除了主要配置上,其他细节方面也是厂家抠成本的地方,一定有区别!!!
比如我买这辆是中低配,底盘不带侧护板,只喷了底盘装甲,顶配带侧护板。
- 选择外观装饰塑料件尽量少、尽量小的车型。为了体现科技感,现在车外观设计无法完全拒绝塑料件。塑料件老化快,新车好看,风吹日晒持久度不好确定。
小区邻居的某国产车才买三年多,后备箱上在大型装饰塑料件已弯曲、褪色,很难看。
这方面也是减成本不容易被发现之处。
- 可以妥协的工艺或减配。
如果对内饰没什么特殊喜好,这方面可以妥协,后续还可以订制更换。
轮胎/刹车盘&片,一般使用都没问题,这方面成本占比低,后续也方便升级更换。
车身异响,不可能完全杜绝,做隔音为下策,不听为上策。
铝合金使用比例,占比高不错,全钢也差不了。
隔音玻璃,隔音夹胶真不错,单层开起来也挺嗨。
- 国产车升级换代快,换代时购买最划算。
==============================================
1 怕被误解、避免被利用。
2 该款车刚换代,不确定现款如何
所以不提供具体购买车型
抱歉了!!!
--
修改:efas FROM 115.171.41.*
FROM 115.171.41.*
呃,怕被误解,所以没有这方面信息...
你的需求不是我的需求,你的喜好不是我的喜好。
按自己的需求、喜好购买即可。
【 在 zuoyunz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报车型会沙头吗?
:
--
FROM 115.171.41.*
不推车,仅供参考。
我买的这款刚换代,所以不确定现款如何。
【 在 newper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车
--
FROM 115.171.41.*
换代了,仅供参考
【 在 imtobe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车?
--
FROM 115.171.41.*
不是
【 在 wnxn1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起来像长安
--
FROM 115.171.41.*
不是。
论外形,长城的车只考虑WEY系列,
不过试过车觉得不行,再就是价格...
【 在 dencuiyu2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弗h6?
:
--
FROM 115.171.41.*
博越L觉得太大了,主要价格不是更优...呵
【 在 coverunco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物理按键,博越L
--
修改:efas FROM 115.171.41.*
FROM 115.171.41.*
嗯,字母是对的。
【 在 cj05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你说单独为客户建群服务 so我猜应该是jl的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106.37.121.*
奇瑞试探索者06了,发动机、驾驶感受略有不同,
但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外观和实际价格。
【 在 carrort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suv猜是奇瑞,看拉群风格猜是吉利
--
FROM 106.37.121.*
奇瑞A3--当年试过,差点买。最终还是发现多方面有欠缺,当时国产造车差距还是很明显。
哈弗...长城的车,不想说太多。
比亚迪,个人认为汉不错,其他看各人需求。
对电车兴趣不大,试的也不多。
比亚迪是赶上好时候了。
阿维塔,目前唯二考虑,入电车时会考虑的品牌。
11外观很喜欢,驾驶感可以(中等偏上,开惯福特的容易适应),
内饰看着惊艳,看久了部分人群容易疲劳,
初摸可以,摸久了也就那么回事。
方舟盘对于老司机转弯时可能需要多适应,不是1比1的转向机构 ,做成那造型,转弯总感觉需要抡胳膊。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国产车有新的认识是从奇瑞A3开始,之前的车都奇奇怪怪;然后就是哈佛H6。然后是比亚迪秦,到处跟人pk 0-1的。感觉那会儿国内车企会造自己设计的车了。虽然黄毛了点,但在努力且看到了希望。
: 对国产车品质提升的历史点是比亚迪汉,感觉堆料+设计开始在线了。专门去看了,但比亚迪那会儿的4s店,真的寒酸~~~~ 想想,比亚迪是真不容易。
: 然后是阿维塔11,让我觉得国产车进入了智驾时代。
: ...................
--
FROM 106.3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