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半个世纪的汽车合资史说明, 合资策略是绝对的烂招
合资车带来的技术积累稀松了了,因为国外车企不会把设计和研发过程拿到中国来培养工程师。
只有从头设计汽车,才能学会设计汽车。民企尽管一开始做得很差,也比在合资企业学到的多得多。
民企造车的工程师,很多是从老国企挖过去的或国企退休的老工程师。
【 在 kaw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合资车的技术积累,哪来的国产车?
: 没有合资车,外汇都没了,国内有多少能买得起进口车?汽车保有量能有现在五分之一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某驻版合集小米负面新闻不让讨论」
: ...................
--
FROM 223.104.41.*
为什么合资车企不思进取?老三样维持了很多年。
桑塔纳本来是国际市场淘汰的一款车,然后转移到中国来了。
指望合资车厂传授造车的真经?
【 在 godabout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合资车厂建立的生态链,民资搞个球;挖人都不知道哪里去挖
: 鼠目寸光
--
FROM 223.104.41.*
但是同样的人在合资车厂造不出新车,跳到民企就造出来了。
向外企学习,跟外企合作都是必要的。然而外企不会让中国的工程师瞎折腾。
民企的平台才是自己造车的平台,人才成长的平台。
【 在 bulan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桑塔纳老黄历,国际几大车厂在中国同步上市的车型太多了。就是行业里的人不行。不知道从0到1,从1到100是怎么来的。电子行业合资个传呼机就能自己做手机了。
--
FROM 223.104.41.*
不是否认合资,合资企业推进了生产的本地化,
但是合资企业的本土工程师并没有处在一个环境中,可以进行复杂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迭代,
后来的民企也跟外企合作,但不影响自己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
【 在 yem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跟楼主卧龙凤雏
: 最不思进取的车企90年代末早死了,合资的在当年算是进取的了,现在看起来不思进取不是因为他是合资,而是因为一是国企,二是大企业病掉头难。
: :为什么合资车企不思进取?老三样维持了很多年。:桑塔纳本来是国际市场淘汰的一款车,然后转移到中国来了。:指望合资车厂传授造
: ...................
--
FROM 223.104.41.*
合资了那么多年,产业链有了,工程师有了,为什么就是无法进化到自己设计汽车?合资车企在产业链上的位置是什么?一年又一年被赚走的巨额利润是必须交的学费?要交到什么时候?民企不是从合资升级来的,它是本土生长自我进化的,虽然利用了各种资源,包括外国企业合作。
【 在 godabo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完全混淆了合资和合作的概念
: 1、合资实现了产业链本土化的构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具备了本土工程师的培养和产业链延伸和升级的土壤,否则连工业基础都没有,谈什么升级。
: 2、民企也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发展是基于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迭代升级。况且,这几家民营企业初代工程师,大部分来自合资企业跳槽工程师,到现在可以挖国外车企的高级工程师。企业实力增长,才能有平等的条件去和国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否则就是捡别人残羹冷炙。
: ...................
--
FROM 119.80.76.*
民企造车与外企合作,但好像跟合资车厂当年的路子不一样。
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合资车厂在中国主要是装配+卖车。客观上发展了产业链,但我们没有得到核心技术和正向设计能力。
民企的初心是自己造车,怎么搞?自己说了算。民企的工程师不具备know how的知识。合资车厂并非民企的黄埔军校。
民企通过跟外企合作开发,把工程师的设计能力培养出来了。民企的“开门办学”成功了,而之前合资车厂的中方工程师想改个设计困难重重。
【 在 godabo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查查合资车的自主品牌,哪个车企没有,请举例
: 再说高层看的是全盘,合资车企解决的就业,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升级,缴纳的税额
: 这些好处,足够弥补你说的这些小钱。
: ...................
--
FROM 223.104.40.*
对服务器而言CPU芯片是关键。华为能自己设计服务器芯片,虽然流片环节是代工。联想没有芯片,水平停留在攒机商这个级别。对油车而言发动机技术是关键。奇瑞自己设计发动机,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虽然它的技术也是学来的。奇瑞对发动机的掌控能力相当于华为,合资车厂相当于联想。
【 在 godabo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好搞笑啊,合资,合作分不清楚。
: 随便搜搜合资厂除了合资品牌,有没有自主品牌,比如长安,上汽,广汽,都有卖的不错的自主品牌,这些自主品牌都是别人的技术?怎么合资厂被你说的这么不堪,这些车企在国产车赛道也是豪强。
: 国产车逐步占据主流也就是这几年的事,而且重点还是新能源领域。
: ...................
--
FROM 223.104.40.*
只讲数量,有没有质量?主要关心他们带去了多少核心技术,自主车企从此就能搞定三大件了吗?
话说回来,一般人才也是需要的。
【 在 i925XE 的大作中提到: 】
: 蔚来起家的时候,招了一大堆上汽集团底下包括合资企业和上汽乘用车的人
: 有一些自主车企确实捡了合资企业和买办培养的现成的人才,不要不承认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