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Auto 讨论区 】
发信人: qtpr (Transcendence constitutes selfhood.), 信区: GreenAuto
标 题: 李想本人对于智驾和AI的认知(节选)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8 11:08:41 2025), 站内
2. 那你有变成一个更智能的李想吗?
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如果从实际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好,但我每天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少,还是在增加。
3. 是啊,这是为什么?
大部分人在使用,或者说我见到的几乎所有人,其实还是在把它当成一个信息工具来使用。那如果是信息工具的话,其实AI作为一个信息工具不是完美的,因为它最后一定要给你个next token(下个词元),一定要给你一个结果。而且大家今天使用的时候会先点上联网搜索,先去通过Rag(检索增强生成)联网搜索一些索引信息。但往往其实索引的信息源,就已经失真和不准确了,所以最后推理的过程,(虽然)很认真地在做推理,但是你明显都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已经开始有问题了。所以某种程度而言,如果我们不对这套机制进行一个改造的话,它某种程度仍然是在做熵增,在增加大量的无效信息、无效结果、无效结论。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还是要站在真正用户价值的角度,如果大家在拼命地使用AI,大家在为AI做投资,但是我的工作时长并没有减少,我的工作结果也没有变好,那这个问题到底在哪里?所以这也是过去几个月我跟很多人在聊,在思考,我们内部在讨论非常多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多时候不要把东西缠绕到一起,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分类,因为人类历史上也会有类似这些的分类。今天,通过一个对话的方式,无论文本多么长,其实它都是个信息工具,我觉得信息工具对大家而言更重要的其实是参考作用。
再往下,AI 变好了以后,它会变成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我们今天做的辅助驾驶,大家在车上用人工智能的语音方式来进行导航,来查找美团,来调取音乐,它会让我们的效率更高,但它仍然离不开我们。所以这时候,这种角色比较像什么呢?它确实比原来的使用体验会更好了,但它是个辅助的一个工具。
我觉得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工作的成果以及减少我们的工作时长,我觉得它必须变成生产工具。我自己认为Agent(智能体)最重要的评判条件是它是否是个生产工具、它是否真正能替代我去完成专业的工作、它是否真的在产生有效的生产力、它是否真的在解决我工作中那最重要的 8 小时的时间。对,我觉得这个是我接下来对Agent(智能体)最重要的衡量,也是我觉得Agent(智能体)的意义所在。
4. 这是你对于工具的三个分级,信息工具、辅助工具和生产工具。
对,我觉得人工智能变成生产工具,然后才是真正人工智能爆发的时刻。
--
FROM 111.16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