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恰恰体现了杨老的厚道。
按杨老的方案,如果旅行过程中有车损、事故等损失,就由三人共同承担了,否则都是车主的损失。
后面李政道再买回来的价钱也不见得就是之前的价钱。
从各方面看,这两人的决裂应该是李的问题比较大,从两人的合作论文署名顺序就可以看出来,32篇
合作论文,杨老署名在前的屈指可数,而从入行时间及行业地位,杨老是领先于李的。
无脑猜测一下,大概情节是这样的:杨一直把李当兄弟,各种提携和照顾,所以论文署名这事也忍了,后来某一天两个在某琐事上起争执,杨发现李居然在这等小事上也和自己计较,于是心态瞬间崩了,彻底决裂。
纯属脑补的,不过类似的情节在生活中其实不少。
【 在 MICC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政道入学后不久,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经济上比较宽裕,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1947年夏天,他和杨振宁、凌宁开着这辆车去西部旅行。除了在大峡谷遇险的故事外,书中披露,李政道还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回来后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买下车子。杨振宁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李政道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
:
--
FROM 1.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