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看到手机测评时,经常能够听到XX手机这次采用QC2.0/3.0快充,标配9V/2A或是12V/1.5A的充电头。还有像OPPO VOOC闪充的5V/4.5A,那这些参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手机充电有什么影响?我们接着往下看:
快充原理是什么?快充也分“两大阵营”?
我们都知道,根据功率P =电流I x电压U,提高手机的充电功率,无非是提升充电电流或提升充电电压,或两者同时提升。
目前快充有高压快充和高电流快充,高压快充的代表当属高通Quick Charge快充技术,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QC3.0快充的9V/2A就是典型的高电压低电流达到18瓦的充电功率。而从最新的高通QC4.0快充来看,高通QC4.0支持最高27W的快充,输出功率有5V/3A,9V/3A,11V/2.4A,12V/2.25A,从技术参数来看高通QC4.0依然是高压快充方案,最大电流不超过3A。
高电流快充以OPPO的VOOC闪充和华为Super Charge为代表。此类快充通过加粗USB接口触点和输电线芯的做法,增加电流,降低电压,达到同样的充电功率,典型的就是5V/4A的VOOC闪充。
高电压or高电流谁更技高一筹?
那么这两种技术哪种更好呢?我们知道,对于早期的5V-1A普通充电方式,电源适配器先将220V交流电降低为5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调整为约4.2V(锂离子电池充电截止电压4.2V); 高电压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由电源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为9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降为约4.2V;低电压高电流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就直接降至约4.2V,无需手机端再次电压转换。
所以,由于锂电池存在耐受电压限制,无论是高电压快充还是高电流快充,最终都是4.2V充入电池。但是用过高电压快充的小伙伴一定有所体会,快充过程中手机发热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手机端二次降压导致,根据焦耳定律:发热量Q=I(电流)*2·R·T我们知道,在二次降压电流增大的同时发热量也会很大。而高电流快充方案由于在电源适配器就完成了所有电压转换,所以手机端不会二次降压,也就没了严重的发热现象。要知道,发热现象是影响手机电子元器件老化和使用安全的因素之一。所以像一加手机这种采用低压大电流的厂商会宣传手机可以边充电边玩。
由于高电压快充方案存在二次降压,所以降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导致高压方案的充电转化效率仅在80%左右;低压快充方案由于无需手机端降压,所以充电转化率提高到了97%。此外,在使用高压快充方案的时候为了安全考虑往往会在手机亮屏的时候将充电电流和电压降低,降低了充电功率,而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候也有不少情况是需要亮屏充电,如果这样大大降低了充电的效率,拉长了充电时间。
综上所属,我个人认为还是低电压高电流快充更好一些:充电同样快,发热却很少,但至于高通为什么一直坚持高压快充方案就不得而知了。
低压高电流快充有缺点吗?
说了高压快充和低压高电流快充的工作原理以及低压快充的优点,那么,低压高电流快充有哪些缺点呢?我们知道Micro USB的针脚十分细小,这使得线与接口的接触电阻比Type-C要大,通过充电电流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在5V的充电电压下,将手机充电电流提升到2A,这已经接近了Micro USB接口安全使用的极限。所以说,在使用Micro USB接口的快充中,需要电源适配器、接头、线材、 电池全部定制化生产,由此带来了使用成本的增加。目前,像OPPO的VOOC闪充就还用着万年不变的Micro USB接口,像一加的DASH 闪充,华为的Super Charge早就换成了Type-C接口。
而高通Quick Charge最大优势就是其技术兼容性和继承性比较好,其外部接口采用的是通用USB标准,无需购买专用的线缆,没有快速充电功能的手机在采用QuickCharge充电器时,仍然可以按普通方式充电。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低电压高电流快充一般为充电过程增加了适配器过载保护、条件鉴定保护、接口过载保护、电池过载保护、电池熔丝保护,由于它的适配器,充电线缆,电池,手机侧电路都是特殊定制,它最大的缺点在于和其他安卓手机充电的兼容性问题,导致这种技术难以推广。
总结:从手机厂商的快充方案来看,高通阵营的手机厂商依然沿用QC的快充技术较多,比如小米、锤子等等,这套方案成熟、稳定、兼容性较好。但越来越多的厂商在研发自家的低压高电流充电方案,相信以后高电流方案将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