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
知道为啥你觉得骗子跟我说话一样吗?因为骗子早把法律研究完了,这事只要不是故意,就不算欺诈。现在是你得去法院掰扯这事是故意。这个事不好搞在于,如果对方准备的很充分,就找了收车的流程里的小工承认自己干活干的不好,不懂行,犯错了,你很难说这事对方属于故意。
我不能再跟你多说了,多说又收不到钱。
【 在 superbalic (supermario) 的大作中提到: 】
: 合同上写了 款型? 你看不到还是听不到?
: 合同的一栏写明了,xc40的高配XXX款型,刘掌柜在视频里也承认了,因为他不承认客户就会先发视频,到时候他就被动了?懂吗?
: 二手车销售合同
: ...................
--
FROM 10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