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福寺建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内经厂提督僧录司左善世”鼐公驻锡于此,圆寂后建“灵塔”,有碑一座,立于正德11年。①“左善事”是明朝管理宗教事务的僧官。也就是说这座寺庙的缘起于一位僧官——鼐公禅师,他于此修佛并于此圆寂,然后于此建了灵塔。过了将近100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重修寺院时铸铁钟一部。到清朝道光年、光绪三十一年都进行过重建。民国时期进行寺院统计,做记录如是:“此寺位于保福寺村六十四号,占地二亩零四厘,有九间瓦房,土房两间,附属瓦房一间。泥像九尊,铁五供一堂,另有石碑两座,井一眼,楸柳四棵。属合村公建。被村公所及小学占用。原有鼐公禅师灵塔,三十年代塌了一半,但仍有香火。”②这个记录说明民国时期这所寺院基本等于公共财产,合村共建,附近各村都是出了资的。同时说明那时候条件多么窘迫,没钱建村务办公及学校的房子,一间明朝留下来的寺庙又当村公所,又当学校,老百姓还要进来对塌了一半的灵塔烧香拜拜。
保福寺是保福寺村里的寺庙,也是最后拆掉的寺庙,因为这座寺庙还坚持发挥了几年余热。建国初年,在这座寺庙成立了新中国政府的一所公立小学——保福寺小学。这所小学主要是解决陆续搬来此地的中科院子弟及周边农民子弟的上学问题。寺院已经很破旧了,但毕竟还算是这一带较好的建筑。大殿门槛很高,有弱小的小童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门槛到大殿里上课,而那时大殿还有泥塑佛像、金刚大士的雕塑,小小学童在金刚怒目下朗朗读书也真是生动一景。这所小学校一直坚持到1958年,中国科学院终于在它相邻的西面建好了一所小学,就是今天闻名京城,拉动周边房价破10万一平米的著名学校——“中关村一小”。而名气同样响当当的“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三小”都是相继从“中关村一小”分离出来的。可以说,这三所著名小学都是缘起于一所庙里的学校——保福寺小学。
保福寺小学搬迁至新址后,保福寺也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寺院大概也破到没有啥实用价值的地步,而且封资修的东西,名声也不好,这座自明朝始建的寺院就此寿终正寝。有人说80年代保福寺还有孤零零的大殿存在,但我穷其所能,也查阅了海淀区文物部门的资料,以及印顺大法师主编、彭兴林编写的《北京佛寺遗迹考》,都没有找到印证的资料。说它50年代末废弃,最多熬不过文化大革命,希望这个判断可以成立
【 在 cat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艹,挺吓人,是不是北四环深槽路段挖到这碰到什么东西了,阴气太重?
:
--
FROM 1.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