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领域,“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这个口头语用来指代两种场景下的专业含义:
①第一个场景,是用于汽车低压回路中的启动小电瓶、纯电车型中的高压动力电池;
这个场景下的“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表示汽车电池厂家在BMS程序中所设定的“电池最低允许荷电状态”,也就是厂家在软件中所设置的、允许电池工作的最低SOC数值。
——这个最低数值不是硬件SOC=0,而是硬件SOC>0的某个取值,达到这个阈值时软件会将电池SOC锁定为0并禁止电池继续放电。(附图1)
在这种“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的场景下,要想让电池继续工作,就需要通过其它车辆搭电、外接充电等方式将电池的SOC数值恢复到最低允许值以上。
②第二个场景,是用于混动汽车(包括HEV油混车型、PHEV插混车型、REEV增程车型)中的能耗测试标准;
这个场景下的“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表示现行国标中的专业术语“CS模式/CS状态”,其全称为“电量保持状态”。
(在已被替代的老版国标中,这个名称叫做“b状态”,“b状态”的内涵与“CS模式”相同,但是具体的判定计算公式与“CS模式”不一样)
混动汽车的“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油耗”(“CS模式油耗”),是表征其混动技术的节能降耗水平的最重要数据,也是工信部、财政部对混动车型进行能耗考核、积分考核的最重要指标。
“CS模式/CS状态”的国标定义见图2、图3,翻译成通俗语言也就是说:当混动汽车的电池电量降低到发动机介入、并且电量一直在极小的波动范围内保持平衡时,此时混动汽车就处于“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
一个经常被自媒体人员错误理解的地方在于,“发动机介入时点”并不是判断混动汽车是否进入“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的标准,“电量损失率是否足够小”才是判断混动汽车是否进入“亏电/馈电/最低荷电状态”的标准。
而这个判断“电量损失率是否足够小”的计算公式,就如附图4所示。
如果按照绝大多数自媒体/车评人习惯于对专业用语“望文生义”并以讹传讹的理解水平,
那么在这两个场景下,将“亏电/馈电状态”这个词语分别改一下会比较适合他们:
第一个场景下,改成“无电状态”/“软件0电状态”;
第二个场景下,改成“衡电状态”/“电量0损失状态”。
【 在 DAMWID 的大作中提到: 】
:
: 馈电字面意思难道不是指供电吗?怎么感觉现在都用来表示电池没有电的情况,似乎是在说“亏电”,是行业术语吗?
: #发自zSMTH@Pixel 4a
--
修改:FHWYSH FROM 36.35.119.*
FROM 36.35.119.*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292510/2264/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292510/35662/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292510/85531/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292510/142214/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