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丰田、本田来说,它们在中国新能源领域面临的专利劣势仅仅是反映它们衰落趋势的一个次要方面,而它们在新能源车技术转化过程中的经验缺乏及由此导致的产品竞争力低下,才是反映这种衰落趋势的主要标志。
专利方面,比亚迪不仅是中国车企中专利实力最强的主体企业,即使将丰田、本田等外资主体企业一同纳入,比亚迪仍然占有优势。
在中国上市车企中,比亚迪的汽车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都是第一;
计入丰田、本田等外资创新主体企业后,在新能源汽车专利方面,比亚迪的专利公开量远高于丰田、本田;即使将所有的汽车专利全部计入(也就是包括燃油车分类的专利、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通用的专利),比亚迪的专利公开量仍然高于丰田、远高于本田——更何况,在这个扩展出来的增量中,比亚迪基本都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通用的专利(例如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底盘悬架等等共性技术),丰田、本田的增量则大多是仅供燃油车分类使用的专利。
在新能源技术转化量产经验方面,丰田、本田则更是落后太多,导致其新能源车型没有竞争力,在中国市场完全沦为边缘角色。这种经验缺乏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丰田最新上市的bz4x,竟然因为电池热管理系统加热功能的设计失误,导致其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无法快充只能慢充。——再往前回溯一点,这就是在重演日产尼桑的leaf聆风/晨风车型在早期无法快充的笑话。这种低层级的失误,在现今任何一款中国主流新能源车型身上都不会发生。
所以丰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可以帮助丰田推出技术成熟度更高、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在全套采用比亚迪的E平台技术、并将其移植到丰田的车壳中之后,至少可以让丰田的下一款电动车型不再发生无法快充的情况。
【 在 kaka2w 的大作中提到: 】
:
: @FHWYSH
:
: 【 在 winsen 的大作中提到: 】
: : 绕开比亚迪的什么专利?
--
修改:FHWYSH FROM 123.138.202.*
FROM 123.138.202.*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304760/1804/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304760/74776/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World/1944304760/150582/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