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现象,开学之前,小区地库里的车,几乎有一多半是不动的,每天早上我7:30下地库,都能看到很多车。
上周开学后,我下地库后发现很多车位都空了,我还想大家都复工了,所以交通拥堵了。结果出地库上坡的时候,发现好多车在排队进地库,其中电车占一半。我才明白过来原来都是早上起来开车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校的,送完后再开回来停在地库。这些车主要么是不上班,要么是把车停在地库后再坐地铁去上班。
所以你说这是刚需吗,的确是。电车随便上牌的时候花十几万买个电车,就为接送孩子上下学,去培训班用。但是这车的用途仅限于接送孩子,和周末郊游,也是造成早晚高峰和节假日拥堵的来源。这种刚需应该占到北京购车数量的一多半以上吧?如果增加用车成本,让这些刚需通过市场化来调节需求,那是不是既能调整拥堵,又能让真正需要车的人,适当提高成本呢?没钱就别开呗,或者体会一下运气不好没车牌的人的痛苦。
拥堵的更远就是拥有车辆的成本太低了,运气好的可以占到便宜,运气不好的啥也没有。靠运气来调控,和摇号枪毙有啥区别?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