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和无车是两种生活状态。在没有用车需求或者没体验过有车生活时,一直按照惯性生活,对车需求没那么迫切,油车我也没想买,这也是为什么10年底早就听说要摇号了却没有买车的原因。电车一样,当时摇不上号,但有了孩子后用车需求凸显,对电车完全不信任,买了外地油车先用,那时还有长期进京证,限行也仅仅限五环内,除了每天早晚高峰都限行外加一个尾号限行,跟京牌油车区别不大。后来不想重蹈油车摇号覆辙,先占号心理,15年买了电车。说实话,那个时候无论续航,还是基础充电设施比现在差远了,但是开了以后发现要说没焦虑是假(那时跑长途真不行),但也比原先想象的实际焦虑感受轻多了。因为不限行是一大优势,再有,有自己京牌了,未来预期会越来越好,第三,市区上下班顺路充电还可以,一周有两次晚到家充会电,车里刷会手机也就可以了(那时是100多公里小短腿)。后来果断在17年10月切了第二个号到电车池子。19年拿号,那时主流续航来到了500以上,买了500续航的,开了一段时间,完全无焦虑,可以跑长途,索性油车也卖了。
【 在 Shambhala 的大作中提到: 】
:能详细说说吗,我也想减轻一下焦虑,因为明年电车牌子应该就能排到了,到时候买不买车还在犹豫中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0.2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