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配功率原理看起来不难,液冷基本要求都是公开的,但是想要做好,车辆适配度很高,还是得有两把刷子。同样的充电桩,谁的体积小,发热小,噪音低,效率高,这也有直观对比的。
华为入局液冷超充很晚,但上来就拿出杀手锏,超大功率加1拖N智能分配充电,还号称99%充电连接成功率。在2015+老标准升级和Chaoji全新标准之间,华为选择了加入后者,而后者正是国家电网主导的全新标准,更看重通信协议的广泛兼容,车网互动,双向供能。在标准最终发布前,华为最终成了Chaoji标准的起草参与单位,可以说充电联网智能方面华为就是后来居上的老大。有了这个条件,再借力国家电网,四处更新新建充电桩,迅速占领快充市场。 这可不是一般车企,各自为政,弄那么些私有协议超充能比的。一流企业积极主动去参与标准制定,这很符合华为的风格。
如果搜一下近期的新闻,很多地方新建了超充站,点进去一看,大部分都是华为的设备。
【 在 bky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产品定价合理,那么第三方其实也愿意换用华为设备。 对于快充桩来说,功率越大,收入越多。因为现在计费的单位是度
--
FROM 10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