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光的主要原因在于,正午阳光直射输出功率太猛,电网消纳不掉;
要么浪费,要么增加抽水蓄能,但抽蓄的建设周期实在太久。
短期方案是火电灵活性改造,将热电联产的最低输出从80%降到50%,纯凝机组从50%降到30%,当前目标在2027年内完成"应改尽改";
2027年后,新的一批抽蓄将陆续投产,但肯定跟不上光伏的建设速度,因此还得发动各地方ZF产泛调研适合的建设地形,努力做到"能建尽建"。
同时煤电灵活性改造还得继续,目标是全部机组的最低输出都降到20%以下,不能改造的就逐步淘汰。
淘汰后的总能耗缺口,最终还得靠风光填补,风光又会增加储能的需求;到时可以上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三期抽水方案,实现"抽发分离",跨流域调水
【 在 youyuan715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新能源带来的巨大发电功率波动,必须用火电进行消峰填谷,按照最新的能源局的说法,火电的主要功能已经变成了新能源的调节 ...
--
FROM 112.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