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组合未必可解
问了下ai
当车辆高速行驶(>60 km/h)时,开窗会破坏车身表面的气流完整性,导致气流分离并形成周期性涡旋(卡门涡街)。若涡旋脱落频率与车内空腔的亥姆霍兹共振频率(通常20–40 Hz)接近,会引发强烈气压波动,产生低频“轰隆”声(Booming Noise),乘客会感到耳膜受压甚至疼痛。
只开后车窗时空气会形成涡旋,在前排区域循环流动产生噪音。高速行驶时开窗会造成气压不平衡,产生类似"在耳膜敲鼓"的感觉。
驾驶舱的亥姆霍兹共振频率取决于空腔体积与开口尺寸,微小的车窗开度变化即可改变共振点。
闭窗时,NVH可通过密封条、隔音材料、声学包等控制;但开窗后,气流路径不可控,需平衡通风需求与声学舒适性不同开窗组合(如前窗 vs 后窗、单侧 vs 双侧)会形成差异化的噪声频谱,增加仿真与测试难度。
现代汽车工程通过多维度手段优化开窗工况的舒适性:
气动外形优化
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分析气流路径,调整A柱、后视镜、车窗轮廓等部位造型,减少涡旋脱落(如宝马的"Air Curtain"设计)14。
主动噪声控制(ANC)技术
在开窗时启动ANC系统,通过扬声器发射反相声波抵消特定低频噪声(如雷克萨斯LC敞篷版)4。
舱内气压平衡设计
优化空调风道与泄压阀,确保内外气压差<50 Pa(避免耳压不适)。
用户行为引导
车载系统在高速时自动提醒关闭车窗(如特斯拉车速>80 km/h弹窗提示。
开窗噪声与气压波动是汽车NVH设计的核心议题,尤其在高速场景下需综合流体力学、声学与生理学进行跨学科优化。
【 在 ZhangJ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个车,前排开窗没事,后排窗开几厘米,跑到五十以上速度,司机位耳膜受不了,回声震得疼。第一次遇到。
: 这种corner case应该不应该覆盖?
: 我理解小厂和大厂的区别可能就体现在类似这些方面吧。
: 七年换代和一年出十款两代毕竟还是有区别。
: --
:
--
FROM 39.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