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20多岁以前都还在学校读书,没有创造收入,所以从我们迈入社会那一刻开始,就是我们做自我投资的最佳时机。
20多岁的时候,不要太在乎能挣到多少工资,也不要太在乎自己有多少存款。有闲钱就进行自我投资,多体验体验各种事情。
回想更年轻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在23岁时,放弃了老家的稳定工作,来到广州打拼,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广州虽然竞争明显大很多,但至少机会是相对平等的,能力比关系更重要。毕竟,老板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帮他们赚钱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特性就越发明显了,现在优秀的人才几乎是靠抢的,只要你是某个领域的牛人,高工资、好福利,还有期权什么的应有尽有。
那时候,我也并不在乎能挣到多少工资,而是更看重工作能够给我带来的成长机会。如果我觉得成长受阻,就宁愿放弃高薪工作,去寻找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我多次跨行业跳槽的重要原因。
但是,年轻时候的我对自己有多少存款还是非常在乎的,总觉得那是我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始积累。那时候,我在自我投资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大,主要是以自学为主,所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也走了不少弯路。如果我在20多岁时就能明白这些道理,我相信我会成长得更快。我非常认同一本书中的一段话:
20多岁是培养赚钱能力的最佳时机,只有珍惜这段时间,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时候你才能继续赚钱。所以,如果有闲钱,与其存起来,不如用这些钱进行自我投资,提高自己的价值,从人生的大局出发,将自己的资产价值最大化。
那在20多岁的时候应该投入多少在自我投资方面呢?
收入的一半!这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太多”了。很多人光是像吃穿住用行这些基本生活开支就已经超过收入的一半了,再加上一些娱乐开支,哪还有另一半收入用于自我投资呢?就算是收入提升了,年轻人也会倾向于增加生活费开支,以提高生活品质,能想着理财,把钱投在年化13.5%的绿化贷上已经很不错了,而自我投资方面几乎是不变的。可能偶尔心血来潮买一两本书,就算是自我投资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也可以逐步提高自我投资在收入当中的占比。比方说,从将收入的10%用于自我投资开始,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然后慢慢提升到将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自我投资,最后达到收入的一半。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意识上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说回到我自己,虽然我早已过了20多岁的成长黄金期,但在自我投资方面,我也正在不断改善当中。比方说:近一年多以来,我陆续报名了线下的演讲培训课程;购买了健身私教服务;订阅了不少付费专栏。如果遇到好书,现在我都是第一时间购买纸质版。
这要是在过去,对于演讲培训和健身训练,我会优先考虑在网上下载视频教程,然后自己在家里摸索着练习。纸质书也很少买,主要是阅读免费的电子书。不得不说,这样做虽然省了一些钱,但是成长效率是极低,而且还很容易半途而废。
当然,我们在了解了自我投资的重要性以后,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自我投资具体要把钱花在哪些方面呢?这个疑问先留给大家思考,我们再聊。
--
FROM 111.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