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自传>第十章
<姚明自传>第十章
10大郅与大姚(原文叫LITTLE GIANT AND LONG LEGS请高手指教如何翻译更恰
当?)
许多人说我差点来不了NBA是因为王志郅,但是我不这么想。他们说因为王志郅在达拉斯小牛队的第一个赛季后拒绝为国家队效力而使CBA变得更加小心地对待我的出国事宜。我知道有这两件事之间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最终都会让我出去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件事情运作了这么久的原因。
不管王志郅的决定对我有什么影响,我都不觉得他伤害到了我的职业生涯。也或者说,如果没有他,我不会象现在这样优秀。因为我最开始打球的时候,象王志郅一样优秀始终是我的目标。我非常感激国家给我机会让我打球并培训我,但是我认为不管在哪里打球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我的水平提高后,我向往着去另一个水准的联盟打球时,发生了许多积极的事情,使我得偿所愿。在我出发的时候,追上王志郅就是我那时的目标。
最早的时候我的梦想并不是超过他,而是如果可以成为他的队友就心满意足了。在2000奥运会上时,我们的水平就很接近了。但是在奥运会上和许多国家最优秀的球员比赛时我见识了更高的水平。这和我的预期是一致的。并且是很及时的——在我需要更高目标的时候,我有了新目标。
事实是,在某一方面,在中国人的心里,我永远赶不上王志郅,因为他作为中国的第一中锋能跑能跳,能投篮并且盖帽,甚至跟进快攻。他比我更早地成为一名篮球明星并且也是中国第一位来NBA打球,创造历史的人。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的中锋都是全能型的。在他之前中国人从没看过这样的一个大个子。在王志郅之前,中国的中锋都是又大又慢的,他们不会运球不擅弹跳,他们只是站在三秒区的内然后投篮。
中国人往往觉得“第一个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是王志郅。我是第二个,我只比他晚了一名。在这方面来说,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王志郅成为篮球明星比我要早三年,那时还没有人知道我在哪儿。所以也比我更早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伟大的球星。在一些人的脑海里这点是不大可能改变的。
接下来的是巴特尔,他有一些统计是领先我和王志郅的,或许有人质疑这个第一是否重要。他是第一名在NBA先发上场的中锋。在2001-2002赛季丹佛掘金队时;他也是第一个获得总冠军戒指的人,在2002-2003赛季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时,但是他看起来仍属于中国老式的中锋。在中国有许多人在谈论他的成就是否配得上他获得的荣誉。他有一枚戒指,但是他在82场马刺队常规赛中只上场了45分钟,并且在季后赛中并未出场。尽管如此,你还是可以说他是成功的因为他一个赛季都和他们在一起。我认为你不能因为他并没有为戒指付出太多而看低一个人。这听起来象嫉妒——好象一些人想要这个人的戒指一样。当然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想以那样的方式赢得戒指。我对自己说:“那不是我的戒指。”
我第一次见到王志郅是在1995年的一天,我去观看八一火箭队——一支军队的球队,与上海大鲨鱼队的比赛。我不敢相信那么大的个子会移动得那么快!他是一个中锋而且比我当时要高,但是他移动起来就象个小前锋一样。那时我在上海大鲨鱼队的青年队,比赛后我们在走廊上走,没有人说话或者停下来,我们只是面面相觑。
两年后,我们第一次说“hello”是的,我说的“hello”。上海举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我们在一起打比赛。这个比赛不同于CBA联赛可以上外援,也不同于国家队之间的比赛。全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代表的是一个城市,一个省,或者是一个行业:由那些不是在一个地方居住但是在一个行业里工作的人组成的,比如铁路、邮电、警察。一个人可以选择他是代表出生地的省市队伍比赛还是他的行业协会。那里有那么多的球队,所以比赛从中午一直打到深夜。由于举办八运会的场馆太少,许多队伍在停车场上热身,由于全运会常常在夏天举行,这看起来就更糟糕。
我代表上海队比赛,我们遇到了王志郅所在的八一队。比赛前我们一起在场馆外面热身,我的一个朋友,曾在上海打球但是现在代表八一队打球的朋友看到我说:“放松些,你们不要把我们打的太惨啊!”当时王志郅也在身边,他对王志郅说:“王,要小心姚明啊!”我向王志郅问好,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笑,继续慢跑热身。
我知道我的朋友在开玩笑。我当时还并不强壮,并且四个月前我第一次骨折,我能做的只是封盖别人的投篮。那场比赛他们很轻松地赢了我们并最后拿到冠军,我们拿到第七名。但是比赛中我令王志郅难堪。我盖了他一个大帽,当时我想笑,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后,就忍住了。第二次我又盖了他一个帽,我还是想装得若无其事,但是最后还是笑出来。
在后来的第九届全运会上,我们和王志郅所在的八一队在决赛相遇,我们还是输了三分。
我们第一次说话是在七个月后的中国CBA全明星赛上,是在东北的沈阳举行的。那时,我跟他说话他也回答了我,NIKE当时为全明星举办了一些活动,他们奖励一些幸运的球迷免费去沈阳看比赛,并且和王志郅一起共进午餐。当时王志郅和NIKE有赞助合同(我正在和NIKE签合同)。
吃中午饭时,王志郅仍然不说话,我觉得有些冷场,就说:“嗨,王,我听说你喜欢玩电视游戏。”我只是想说一些话。
“不”他说,“我从来不玩儿游戏。”
“噢!”我说,“可能他们说的是别人吧!”然后整整的一个小时没说话,那时屋子里除了我们还有三四名球迷。
我并不怪罪王志郅不跟我说话,因为许多中国人都是这样的。他是很安静的人并且周围有个小圈子,这就使他更沉默。他有些难接近,即使说句“hello”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许多青年人还是不愿意说。一次我和Calvin Murphy,火箭队前电视转播工作人员一起去一家休斯敦的学校,那里有许多美国的孩子等在那里。Calvin Murphy问一些问题:“篮筐多高?”,“三分线多远?”所有的孩子都大声回答。你如果问中国的一群孩子,可能只有少数的会回答。他们知道答案,但是并不愿意第一个说出来。
我也很内向,象那些孩子一样。即使我知道答案,我也不会说出来。当我上学的时候,我并不是最好的学生。我的自信心因此也不是很强。现在我想我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的。在中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七岁的时候去上学,但是我六岁就去上学了,一个原因是我发育的早所以个子很高了,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你满七岁,在下一个九月时去上学(七月八月是暑假假期)。我的生日是9月12号,如果我等到我满七岁了再去上学,我几乎还要再等一年。那时我就快八岁了。我父母和我可不想为了这十二天再等一年。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中国,你去上学的时候有一个考试,当然他们问你的问题是很简单的,毕竟是才七岁的孩子,不可能问什么难的问题。我还记得我去考试,那些人问我:“你生日是哪天?”
“不知道。”我说。
“你不知道你的生日?”
“不知道。”
“那好,告诉我们你是哪天生的?”
“好”,我说“是1980年9月12日。”
我知道我是哪天生的,但是我不知道“生日”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我当时只有六岁。或许到我七岁的时候我会懂得更多。
当时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小牛队在1999年选秀时选了王志郅。我觉得他自己肯定知道,但是并没有告诉别人。当这件事情宣布时,国家队正在一个训练营里训练,都不知情。因为那时候北京的训练中心太热了,所以他们找了一个凉快的地方集训。他们选择了中国北部的一个湖(Kowloon lake)。他们说,“非常好,那里有个湖。”我们第一次去那里,恩,看起来还不错。但是那里除了训练什么都干不了。即使打电话回家那里也很难,因为移动电话只有一格的信号。我走来走去直到手机上有了一格信号,我的声音听起来象是推销的:“你好,能听到我吗?”
我们去那里是因为觉得那里会凉快一些,而实际上有十天左右非常、非常热。几乎超过了100度,比北京还热。因为那里每年都很宁静舒爽——没有人冬天去那里因为实在是太冷了——所以那里的房间和训练场里并没有空调。情况糟透了,我一直做梦在游泳馆里睡觉。
后来我们知道王志郅被小牛队选中了。没有人知道NBA选秀何时举行,是的,没有人。当我们看到电视上报导“达拉斯小牛队,在第36顺位,选择了NBA历史上的第一个亚洲选手,中国的王志郅”。王志郅马上关了他的手机,我们就必须去那些手机有一格信号的地方接手机.因为不久以后,它们全响了起来。记者们打来电话找王志郅但是他的手机关机。他们就不停地问我们“王志郅在吗?可以跟他说话吗?他都说了些什么?”
那时国家队的教练并不希望有一个超级球员存在。他们也不希望哪个人觉得他是超级球员。于是在王志郅被选中以后,当他在做投篮练习以及其他训练时,教练会说,“坏球”,“怎么搞的?”
这就是我如何得到机会的。在王志郅选秀之前,我总是坐在板凳上。打球的时间不多。但是在他选秀后,教练常常让我多打比赛,告诉王志郅除了他还有很不错的球员。教练从来不说,但是我们每个球员都能感觉到。
我并不在意教练为什么会用我。这是我在苦练后的第一个机会。如果王志郅没有被选中,我会在巴特尔前面,但是不会超过王志郅。一些比赛中教练甚至让我先发上场。这只发生在王志郅被选中以后。
我不得不承认在王志郅被NBA选中之后我曾嫉妒过他,就象刘炜进入中国青年队后向我展示他的运动衫,并说,“那简直太太太棒了!”我当时想把那件运动衫撕烂。
我并不觉得那样想有什么不好的。这只不过是个人的想法不同。如果你因为别人有你想要的东西就不喜欢人家,那是错误的。如果别人有你渴望的东西你就对别人不好或者生气,那同样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这种情绪。如果你把它当作你刻苦训练的动力,那么别人有的你也会有。这样不伤害到别人你也可以成功。对于我曾嫉妒过王志郅去NBA并成为一名巨星这件事情我并不介意,我喜欢那样,因为既对中国有利,也对我自己有利。
我从范斌那里学到了许多防守王志郅的方法,他是国家队的组织后卫。范斌看起来并不象是个优秀的篮球选手;他更象一个摔交选手但是又不够强壮,他胳膊不长腿也不长,他有6英尺高,小平头,在打球时他戴着大大的眼镜。但是他是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家伙。他教会了我许多篮球场上的窍门。他两个膝盖都受过严重的伤,没以前跳的高了,但是他一直保持着国家队的水准。在我们2003年亚锦赛击败韩国队的比赛中,他发挥了重大作用。韩国一开场就实行有效的全场紧逼,刘炜在第一节过半时就四次犯规了并且在第二节早早地被罚下了。我们换上了另一名控球后卫,但是他上来就有三四次失误。教练于是派上了范斌。他一上来也有两次失误,但是他可以把球带过半场,这就足以保证我们获胜了。他甚至投了个大号的三分,尽管他并不是一个好的三分射手。
当我第一次进入国家队时我很年轻,大概只有18岁,我进国家队的第二年,范斌就成为了我的室友。组织后卫,根据我的理解,他熟悉球场上的所有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组织后卫作为我国家队的室友——开始是范斌,现在是刘炜。
范斌教会了我如何要位并守住位置,在面对防守者时,拿球和投球时如何保护球。最重要的是,他教给我要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对抗巴特尔和王志郅。那时我仍然很瘦弱,所以我并不怎么喜欢去和他们对抗。但是范斌告诉我:“第一次和他们打,他们会踢你的屁股;第二次和他们打,或许他们还会踢你的屁股,但是他们踢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到第三次时,或许你可以踢他们的屁股。想做就做,只要每次都用心,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王志郅从来不用经历这样的过程。他成长的太顺利了,从没失败过。他在14岁时就进入国家青年队,十六岁时进入国家队。他很年轻时就得到这些了,很顺利。他在八一队连续拿了五个冠军,他们赢每个队至少20分。
我就恰恰相反。我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我从不认为我有天赋;我不得不努力学习每一件事情。到现在依然如此。我还记得第一场NBA比赛显示了我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于是,在中国,当我击败了王志郅一次、两次,我想那对于他及他在NBA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不认为他习惯失败并把我击败他看得太严重,或许他会想那只是一个意外。无论如何,他总是站在最高点。我是从很低的地方开始然后不断攀登到最高点的。当我们来到NBA时,我们都站在最低处了。对我来说是又一次站在最低处,但是对他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我觉得过去的经历对我大有裨益。
我们的绰号听起来不同,但是很象,在中国,他们给我起了绰号,小巨人。这个“小”指的是我的年龄,不是身高。更准确的说法是“年轻的巨人”。我得到这个绰号是在我17岁加入大鲨鱼队之后,一些老队员为我起的。其实我14岁时就有人这么叫我了。他们管王志郅叫“Little Long Legs”和小巨人的意思差不多,他们其实是一回事。
许多NBA球迷似乎不相信我和王志郅之间的竞争,但是在中国,谈论这个话题的人非常多。在古代,那里只允许有一个帝王。如果那里有两个的话,他们会打仗,两个帝王之间不会有和平可言。也就是说只会有一个人站在最高点。这就是王志郅的球迷不喜欢我而我的球迷不喜欢他一样。我和他当然不会,但是许多人会这样。我们之间只有竞争,但这也仅局限在篮球场上。
李元伟:中美之间有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美国社会,人们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成功。在中国以及许多东方文明的国家,人们更看重集体,为集体奉献而不是个人索取。这就是为什么姚明必须为国家尽义务,这样做对他自己也有利。主要的,他可以赢得更大的利益,就象现在所有的中国人民都看到的这样。他成为NBA巨星是很好的事情,对全中国都有利。姚明做的不只是为他自己,更多的,是为国家队带来光荣。看看王志郅,在某方面来说他曾经比姚明还受到尊敬,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的名誉在中国人民眼中一落千丈。(At one point he was a much more revered figure than yao ming. his reputation,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s just dropped off a cliff because of what he's done.)在美国社会,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拒绝为国家队比赛并不是大事,至少说不是错误,但对于中国,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a big issue)了。
你们都知道中国并不是个富裕的国家。是政府和纳税人的钱使得一个运动员提高水平,和美国的情况不同。姚明成为一个运动员并不是只靠他个人的努力以及父母的供养,还有政府赞助的因素在里面——训练及有机会代表国家队打比赛。
来研究发生在姚明和王志郅身上的事情,是一个文化课题.如何平衡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这是一个教训.他必须去做公关。王志郅最大的问题是要按照他自己的承诺回来。在他离开之前他曾答应会回国效力,但是他的不归伤害了许多球迷的感情。体育在中国承载着为国争光的任务,政府给予了众多支持就是为了让我们显现出中国的朝气蓬勃,政府投资也是为了发展体育事业,为社会赢得荣誉。对或错,这于国家和运动员是互惠互利的。
(There is a cultural lesson to be learned in what has happened to yao ming and wang zhi zhi. It is a lesson in the balance an individual must strike between himself and his interests and those of his country. He has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work.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wang zhi zhi is that he went back on his own promise. He promised that he would play for the nalational team before he left, and it hurt a lot of fans' feelings when he didn't come back. Sports in China is an enterprise that involves a lot of national pride. There is a lot of national support for the country to realize its potential. The country puts a lot of money into developing athlete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acing these government-sponsored athletes achieve glory for the society. Right or wrong, that's the exchange offered to an athlete in China.)
王非:姚明和王志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他们对待比赛的态度以及用功程度上。姚明是我教过的最用功的球员了。CBA里姚明对王志郅的一场比赛可以说明这一切,当时我是八一火箭队的教练,指导王志郅。那是2000年的第一场比赛,我刚从美国接受了一年篮球培训了回来,我改变了许多八一队以前的训练方式。第一场比赛我们就输给了大鲨鱼,王志郅11投0中,而姚明做到了一切。他投三分,投两分,中距离跳投。最重要的是,他会飞到地板上去抢球。球丢了姚明会去追球,而王志郅连腰都不弯。这就完全说明问题了。如果球在地板上,姚明,7'6"的大个子会弯腰去拣球,而王志郅只会站在那里看。如果姚明可以做到,那么所有的中国队员都应该做到!我的另一个挫败感是,通常,他们训练都不刻苦。姚明是例外。他可能不同意或者不理解我所有的要求,但是他会尽力做到最好!
现在我不清楚王志郅在NBA的实力如何,他打的比赛并不多。在板凳上的时间却很多,与其说他是一名球员不如说他是一名观众。当姚明和巴特尔坐在板凳上时,当有队友打了好球,或者下场休息时,他们会站起来鼓掌并鼓励他。王志郅则好象和大家分隔开,或者说,他已经失去了战斗欲望(losing his fighting spirit),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完了.
我花了许多时间在因特网上读一些球迷对我的评价.我想知道人们是怎么看我的,即使是坏的评价或者给我更大的压力让我做到更多.因特网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有人想说我坏话,或许因为他认识我所以就不说了.但是在网络上人们会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谁说的谁写的.所以人们想说就说.有时我会觉得网络是真实的.我会去留言板,在那里人们的讨论很深入而且详尽,有人写道"姚明打的并不好","姚明是笨蛋",没什么,这样很好,这才是生活.
我不喜欢的是那些喜欢我的球迷说王志郅的坏话,喜欢王志郅的球迷说我的坏话.王志郅喜欢玩儿,不仅仅是篮球,他喜欢泡吧.我不喜欢,但这不能说明王志郅不聪明,其实他是个很聪明的人,或许太聪明了.还记得我告诉你的我喜欢什么吗?王志郅不喜欢.他喜欢不告诉别人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是不管我们有多不同,我们都是NBA球员,这意味着我们还是在一起的.我们是不同类型的人,但是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并且做同一件事情.许多人恨他因为他离开中国并没有回来.他的球迷不喜欢我因为他们觉得他比我要优秀.或许他们喜欢的事情是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不在乎把中国官员逼疯.或许球迷责备他的代理人或者他周围的人,但不是做出不回来的决定的王志郅本人.如果你想说我的好话,大可不必说他的坏话.
王非:王志郅的决定为国家队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如果有王志郅在的话,我们在世锦赛中一定能进入前八,第二,更重要的影响是,王志郅事件以后,许多中美篮球之间交流的门关闭了.在姚明新秀赛季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本来被邀请参加Pete Newell's训练营,但是因为王志郅的不归,CBA禁止任何人出国,特别是去美国.
悲惨的根源在于在于王志郅很容易满足.在中国他是一名球星,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中国最好的球员,虽然现在不是了.但是在八一火箭队时,他每年都获得冠军.有时我想或许是王志郅太在意报纸杂志上的舆论了.他和许多不同的选手相比,他似乎觉得他没有姚明优秀了.如果他在开始的几分钟发挥好的话,那么他会一直好下去,否则他就打不好,在剩下的时间里是一个完全的废人(A total waste).如果遇到姚明的话,他不能象对待其他对手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总是想证明自己.在2000年奥运会后,他们打了一场比赛,当时舆论都在争论谁才是中国最好的中锋.比赛开始后,大鲨鱼队互相掩护,挡差配合,而王志郅并不帮后卫协防截断传球线路,而是专门和姚明单挑.我大声提醒了他,他照做了.第二次对方进攻的时候他又这样,我又大声提醒了他,第三次,依然是.我明白了并把他换下来,第一节剩下的时间他就在板凳上度过,并且再也没让他上场.大鲨鱼队赢了三分,在比赛结束前姚明有两次很关键的投篮.中国的传统思维"第一的就是最好的."但是这恰恰是他不能进步的原因所在.
CBA还是希望王志郅能回来,他也想替国家队打比赛,现在两方面之间只有一层窗户纸.他们知道对面有什么,但是没有人去把它捅破或是到另一面去.我也希望他能回到国家队,假如是我,这件事情该很好解决,,但是对于他,我想他很难做到.
CBA仍然管理着我,但是并不是太严.如果我想,我也可以象王志郅那样.但是我不愿意那样做,因为可以为国家队打球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我喜欢奥运会的比赛,我不希望一些事情阻止我去做喜欢的事.对我来说,为国出力是最光荣的事情了!
我第一次参加CBA全明星赛时我听说国家队想要我.在比赛之前一个记者告诉我."今年国家队想让你去跟着训练."我当时还不信.那时国家队有许多好手,全都在三十岁以下.我想;"他们不可能选择我,我太年轻了,我才17岁."当然,在训练营结束后他们把我裁掉了.但是我也有了练习的运动衫上面写着"中国",就象刘炜说的,"太太太棒了!"
在我看来没有比帮国家队赢得一枚奥运会或者世锦赛奖牌更值得骄傲的了.虽然看起来很难达到.但是幸运的是这不是死任务.如果要在国家队和火箭队选择一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国家队.或许没有比为国家赢得一枚金牌更辉煌的成就了!或许这来自我母亲的遗传,她曾经是中国女子篮球队的队长.在中国,许多人都会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父母做到的,他的儿女也一定可以做到.
到目前为止王志郅在NBA失败的原因,我想他太渴望变成一名全能球员了(诺维斯基惹的祸.我心目中几项中锋必须做的——盖帽,篮板,禁区内得分.我想只做这几样的话我会做的更好.王志郅喜欢投3分,喜欢面对篮筐进攻,喜欢突破.但是他的防守困扰了他.在2000年奥运会上,我告诉他他的防守需要改进.我可以完成防守并且在进攻中做一些事情,而在他加入NBA后他的防守还是一样糟糕.
另一个巨大的差别是.王志郅和巴特尔也进入了NBA,但是我们的位置不同,王志郅是1999年第二轮选秀进的达拉斯小牛队,两年后他才加盟.巴特尔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丹佛掘金队的,两支球队都有了超级巨星.所以王志郅和巴特尔不得不去适应球队.现在他们都更换了球队,在新的球队中他们要重新找自己的位置.火箭队在第一名就选择了我,是因为他们认定我会成功.他们在球队中为我留了位置,为了我变得更好而重建了球队.如果你注意到我在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球队的变化,你会发现这点.
王志郅和我从来不是亲近的朋友.但是我会永远喜爱并尊重他——因为他想来NBA.他有一个梦想,并且他努力工作达到了自己的梦想.许多中国篮球选手没有机会进入NBA,这是事实.但是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目标,如果你努力了,发觉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为什么不设定一个新目标呢?这不是坏事.美国人是怎么说的?做你能做的.(Be all that you can be.)
(END)
--
FROM 166.1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