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northsky (shall we talk),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环球:姚明章子怡刘晓波艾未未给中国带来的“荣辱”都是瞬间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l 21 18:33:54 2011), 站内
姚明昨天正式宣布退役,世界舆论一片惋惜声。一个中国球员通过NBA产生如此大的影
响,中国人过去没有想到。对姚明的评价甚至超越了他作为篮球运动员的职业本身。
《纽约时报》称,姚明退役将关上一扇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我们为姚明的成功高兴,这样一个鲜活的个例或许真的很难复制。姚明首登NBA状
元秀的2002年,他的确让美国人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真实版的中国人”,他的体育动作
和他的各种表现,被隐约当成了现代中国的一个表情。
有人称,“姚明相当于10个驻美大使”,“姚明和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还有
用”,这些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当西方舆论像描述斯大林世界一样谈论中国时,姚明
和章子怡多少带去了一点质疑。这种质疑确实是“10个驻美大使”也做不来的。但过度
夸张姚明的作用,则是将民间外交简单化和庸俗主义的误读。
姚明的产生,是他个人才气与NBA向中国推广碰撞出来的一个火花。姚明的个头及
他的球技,与NBA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形成对接。他的出名既偶然又很“必然”。他的
球技是第一个必然,不断强大的中国增加了他在NBA身价的潜在元素,是第二个必然。
两个国家的兴趣和需求,就像冷暖空气一样在他的位置上形成对流,幸运之雨哗哗地浇
在他的身上,而在别人那里却像浮云一样飘走。
对于中美体育之外交流的特殊意义,除了姚明的名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纯天
然性”。他不是中国官方安排的,他与中国政治的瓜葛大致为零。西方社会对中国“外
宣”的警惕,反过来强化了他们对这个来自中国民间的小伙子的兴趣。
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不断长进,中国人
在西方出名越来越容易。无论这些名人有没有“官方背景”,只要他们做得自然,说话
坦诚,他们都有机会成为“新的姚明”。李娜就是一个新例子,她获得法网冠军,说话
自然、直率,谁能说她那两天的风头比事业高峰期的姚明要差呢?
或许中国社会根本就不需要“新的姚明”,篮球之外的那个“姚明”本身就不很
真,它来自于西方社会的某种想象,以及他们对中国极其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中国如今
与西方的接触面比9年前丰富深入得多,无论“姚明”还是“李娜”,他们对今天中国
的代表力都在缩小。中国就是中国,它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中国人对自己的形象太关心了,我们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因为自己的过失,
这个形象会变好或变坏,其实这都是我们的幻觉。从“姚明”、“章子怡”,到“刘晓
波”、“艾未未”,他们给中国带来的“荣辱”都是瞬间的。我们需要自信,需要不关
注别人的眼神,需要认真做事而不是做出个样子给别人看。没有形象的形象,或者拼
图、叠加、交错的复杂形象,就是中国的真形象。▲
--
FROM 159.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