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极限——前辈的轨迹,姚明的未来
由 张佳玮·信陵 发表在虎扑体育·经典盗墓区
http://bbs.hoopchina.com/classics过去若干年,我们已经看见太多人把一己的虚荣心与情感托诸于一个对他毫无亏欠的巨人,这种群体性偶尔激发的谩骂、仇恨和肆意歪曲很容易让人辨认出,有某些人不愿意倾听,而只愿意发表一些言论,以证明其对自己发表抨击言论的热情,远甚于对篮球的兴趣。鉴于本文枯燥乏味,那些同学可能更适合关闭本页面,或跳到结尾看结论。
以上敬告。
1982年,犹他爵士在第三轮第72位,挑了位加油站工人。对该加油站顾客来说,这消息不坏——你每天进站,看见一条北极熊似的汉子过来给你服务,想必您老也自在不起来。盐湖城百姓则对此不甚乐意,因为这位先生虽然洁身自好、谈吐斯文,胳膊粗得赶上小孩腰,但在UCLA只打过41分钟。当时,爵士拿来搪塞球迷的口号是:“啥都能教出来,除了身高。”
按红衣主教大人说这话时,60年代,联盟里有个7英尺(213公分)而且还能在10秒内挪进前场,就算是块活宝了。但是身高这事和人世大多数事儿一样,有其极限。比如,咱们数一数NBA史上进名人堂的,自矮到高,最高的7尺2寸(218公分)。往上呢?没了。
因此,我划下这条线:221公分及以上,一个没有名人堂球员的身高段。
1993年选了布拉德利做榜眼的76人总裁,这时急眼了吧?号啕了吧?想学伍子胥提鞭子去找红衣主教坟墓了吧?这时就得有个牛鼻子道士,叠两根手指,与你说道说道。倒霉的不只您一个,咱们细细算来。
——————————————————————————————————
首先,NBA史上所有7尺3(221公分)以上球员,计有如下人等。数据摘自
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7尺3(221公分):兰迪·布略尔,凯斯·克罗斯,马克·伊顿,斯威德·哈尔布鲁克,伊尔戈斯卡斯,阿维达斯·萨博尼斯,河胜镇
7尺4(224公分):普列斯特·劳德达尔,拉尔夫·桑普森,里克·施密茨
7尺5(226公分):查克·内维特,肖恩·布拉德利
7尺6(229公分):马奴特·波尔,姚明
7尺7(231公分):乔治·穆雷桑
合计15名221公分以上巨人。
(当然,该网站数据略有疏误。比如布拉德利应为229公分,姚明则可能更倾向226公分。今从俗。)
这其中,凯斯·克罗斯打了两季,合计得不到500分,忽略。
斯威德·哈尔布鲁克打了两季,786分,忽略。
河胜镇一季27场,44分,忽略。
劳德达尔两季,255分,忽略。
内维特三季113场,合计得了190分,忽略。
去掉5位。意即,221公分以上巨人,真正算是在NBA打球而非被拿来当吉祥物的,10人而已。
——————————————————————————————————
余下名单:
221公分:兰迪·布略尔,马克·伊顿,伊尔戈斯卡斯,阿维达斯·萨博尼斯
224公分:拉尔夫·桑普森,里克·施密茨
226公分:肖恩·布拉德利
229公分:马奴特·波尔,姚明
231公分:乔治·穆雷桑
这10位,又分为三类:
第一类:仙风道骨型。
代表:
波尔,231公分,长期保持9-公斤以上、100公斤以下体重。
布拉德利——大家都很熟悉了。
布略尔,221公分,100公斤左右。
拉尔夫·桑普森,1986年与大梦携手同闯总决赛时,224公分的他是联盟最高的大前锋。
第二类:熊罴当道型。
代表:
马克·伊顿,雷神大人入行时已有122公斤开外。
萨博尼斯,来NBA时上半身已宽大绝伦,还顶着NBA最大的脑袋。
第三类:发奋图胖型。
代表:
姚明……
穆雷桑——不很确定,但1997年的他确实比1995年似乎壮一点。
施密茨/伊尔戈斯卡斯——情况类似:入行时和如今麦蒂一样重,退役时多少白胖了些。
——————————————————————————
三类球员的特点分别是啥?我们从瘦子们着手。
马纽特?波尔直到31岁他才开始受伤,在此之前,他有连续七季至少71场的记录,但是,只在第一季打了60场首发。他实在太瘦,除了盖帽外一无是处……七季之中,除了首季的2090分钟外,其他时刻,他全季出场,都在1200至1500一线盘旋。
与他策略相同的,是我们熟悉的扣篮背景大师肖恩?布拉德利先生。他老人家职业生涯打了832场职业比赛,32岁的退役季仍有77场的出赛。他是波尔的加强版,但代价是职业生涯仅有一季场均打满30分钟,其他时间,他都是球队的首发或主力替补,大多在半场至大半场之间。他每季上场时间大多在2000分钟至2300分钟之间,在30岁后则降到1000分钟以下。
兰迪?布略尔在NBA打了十一年。从24岁到31岁,他的出场数分别是:78、82、76、81、48、81、73、67。而平均时间,大多在场均20分钟以下。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他27岁那年出赛81场,场均28分钟,全季职业生最高的2258分钟。然后?下一季他开始受伤,只打了513分钟。
我们总结一下,瘦子中锋们的特征:体重轻,出场数多,受伤少;代价是能力差、上场时间少。典型数据:每季76次以上出场,场均20分钟左右。
记下一个数字:2300+分钟。这是布拉德利和布略尔职业生涯单季极限时间。
有人超越这个时间不?有。迄今为止,最有成就的220公分以上选手,同样是个瘦子,那就是火箭队史上赫赫有名的拉尔夫?桑普森。新秀季他每个月都拿下该月新秀头衔,场均21分11个篮板,第三季甚至与奥拉朱旺组成双塔,轰倒湖人,进入1986年总决赛。他前三季上场时间分别是:2693分钟、3086分钟、2864分钟。
但是,但从26岁开始到31岁退役的六季,合计仅出阵了213场。在这期间,他最多的一季仅有1663分钟。
然后讨论瘦子变胖型。
乔治·穆雷桑,1995-96季拿下年度最快进步球员头衔,当季2242分钟。在他的短暂职业生涯中,连续三季1720、2242和1849分钟出场,然后,25岁,就离开了NBA——再归来时已是年近而立,打了几场就消失了。
里克?斯密茨,自22岁到27岁,他的上场时间始终在1700分钟到2100分钟之间——仅有第二季的2404分钟略为高扬。在28岁时,他的场均出赛第一次超过30分钟,得分也创下场均17.9分的新高,全季出场2381分钟,超过2300分钟一线。然后呢?
次年,场均18.5分,63场;再次年,17.1分,52场。以后五季,只有一季出场时间超过2000分钟。
伊尔戈斯卡斯,近三季出场稳定在2300分钟以下,今年更是到了场均只战27分钟。
萨博尼斯来到NBA时已30岁,双膝近于报废。但他小心谨慎,打到了38岁。看下他的出场时间:除了1997-98季的2333分钟外,他最多的一季是1762分钟。他每场的时间大多数时候在27分钟以下。
当然,回到开头的马克·伊顿大人。按理说,他犯了所有的忌讳——重型、高龄——但一直打到37岁。36岁之前,他每季至少打79场比赛,有三季超过2700分钟。
他不受“2300分钟”线的制约?注意两个事:他职业生涯875场只得5216分,职业生涯只有两季场均打34分钟。
————————————————————————
以下是本文的重点。
1 221公分以上的巨人,在NBA成功者寥寥。
2 瘦子型巨人们绝大多数职业生涯都担任替补或出场时间稀少,但较为健康。壮硕型巨人们绝大多数体重与地位成正比,但其场均出场与其出战场数成反比。
3 减少进攻端任务、体重、场均出战时间,显著有利于中锋们延长职业寿命。
4 单季2300分钟是巨人们的一条临界线,换算为单季70场(NBA规定的能纳入数据统计的健康线),则为场均33分钟。强韧耐劳如马克·伊顿,职业生涯也仅有两季超过此线,而如他这样的例子,NBA史上也仅有一位。
重新回到主题:
2002-03季,场均29分钟,出场82次,2383分钟。
2003-04季,场均33分钟,出场82次,2692分钟。
2004-05季,场均31分钟,出场80次,2447分钟。
2005-06季,场均34分钟,出场57次,1949分钟。
2006-07季,场均34分钟,出场48次,1624分钟。
2007-08季,场均37分钟,出场55次,2044分钟。
以上是姚明的出场时间。
本季以来,姚明场均出手12.5次,5.1次罚球,均创2003-04季以来的最少记录;场均打35.5分钟,较上季已有下降。这是一个正确的倾向——但,这依然是马克·伊顿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出场时间。
我无意夸张姚明的意义,只是想说明一下:在221公分一线及以上这些没有入过名人堂的球员中,他在2005-06季和上季完成的场均二位数篮板记录,此前只有拉尔夫·桑普森和萨博尼斯完成过,一共四次。
同时,2006-07季姚明场均25分,以及他上季的场均22.3分,NBA史上此前没有任何一位221公分以上巨人完成过。
因此,如果接下来,他的上场时间、出手次数和体重会继续减少,请看一看以上巨人们的晚年伤病。
然后,想一想:抛掉外界强加的无数意义,他只是一个在休斯顿为雇主及其团队打球的运动员。他所做的规避伤病(体育以健康为本)、延长职业生涯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当合理的。如此而已。
--
修改:RBK FROM 123.115.253.*
FROM 123.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