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刺拿下天王山,取得了一场可能让球迷出乎意料的虐杀式大胜,我来随便扯两句....稍等,我去地板上找找下巴....
在Ibaka回归,土刺在客场连续被虐两场之后,在这一场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个人感觉,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冲击禁区的模式。
一上来,popo就把看了一个赛季饮水的吉祥物红曼巴直接调上首发,做出一副“哥要增加外线炮台高度了哦,Ibaka你要出来陪我玩耍不?”的架势,当然,Ibaka不可能拉到三分线上去鸟他,但是马刺开场弃用splitter,放出的一个信号就是我要改变挡拆的模式了,splitter没有射程,所以他挡拆之后防守他的球员就能直接换防去跟突破的小个,因此splitter的挡拆是没有回拆的,他挡完人之后如果要参与进攻,多半的选择是切入篮下,但这样就增加了parker在禁区的压力,bonner放上场,多少要增加一点回拆的选择,这样给parker突破后多留下一点空间。
当然,雷霆依然延续了放parker去冲击ibaka的策略,但马刺在这一点有了变化,parker更多的选择了突破后的急停跳投,这场比赛里给parker做挡拆的球员,无论是bonner、diaw还是其它小个掩护,做墙的位置更高,从而比起splitter来说,就多给parker留下了一段空间可以用于急停跳投,我们也可以看到本场比赛parker的出手位置要比其它几场比赛远得多。
马刺放弃了用parker挑战镇守的ibaka,而与之配套的是也减少了TD的高位活动,更多的将TD埋伏在禁区两侧,伺机冲击禁区,比如TD的第一个球就是没有去高位挡拆,而是在禁区左侧,抢到TP上篮不中的球补篮得手,后面又接球直接上篮....好吧虽然被ibaka盖掉了,但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我要用身体更强壮,更有力的家伙冲击你的篮筐了。 接下来是卡哇伊上篮造成ibaka犯规,第二节开始 diaw又接球冲击篮下造成ibaka的第二犯,反复用有块头的球员来冲击篮筐,相比于用速度和出手时机来冲击篮筐的parker来说,对以机动力,弹跳力为主的ibaka明显有威胁多了,
我们可以看
http://sports.sina.com.cn/nba/live.html?id=2014052924里面马刺球员的出手点,TD和卡哇伊的出手点几乎都在禁区内,这是目前土刺队伍中禁区对抗能力最好的两位球员了,而parker则明显以中投作为第一选择。 ps,这一点也是热火对雷霆的优势,老北京那种空中坦克,霸王硬上弓似的上篮,ibaka的身体对抗能力不足以防守。
简言之,土刺这场比赛里,放弃了以parker冲击禁区的速度,而增加了冲击禁区的力度,目标就是削弱Ibaka的禁区防守威力,只要ibaka感觉吃力了,雷霆就要想其它办法来加强禁区防守,从而动摇防守阵线,土刺就有了发动后继战术的机会, Green有了空位,整套进攻体系就打活了。
反过来,马刺进攻成功率高,雷霆杀伤力最大的反击快攻就打不出来,雷霆在进攻端依靠的也是他们超凡的机动力,迅速推进到前场,等土刺防守阵线还立足不稳就抓住单防比较弱的点直接下手,然后依靠年轻活力冲抢篮板,但这场比赛土刺没有给雷霆多少防守反击的机会,只要稳稳的落下阵地,轮转防守的层次性就能展现出来,TD也能有效的卡住禁区位置,保护后场篮板。
接下来的比赛里,要看雷霆如何调整,如何在防守端如何协助Ibaka来遏制Leonard,diaw 和TD对禁区的攻击,反过来说,其实这种攻击禁区的模式也并非现在的马刺所长,而TP的半截篮子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隐患,所以马刺要面对的局面依然很艰苦。
ps,也有筒子在说哨子尺度对比赛的影响,当然,哨子的尺度对比赛会有相当的影响,甚至能够直接左右比赛的胜负,不过这不是球队所能控制的因素,讨论哨子无法增加欣赏比赛的乐趣。对于现在的土刺,最大的看点早已不是TD禁区大杀四方,Manu灵蛇突破,TP闪电突击这些展现个人能力的highlight了,更好的看点是popo如何调整战术,对抗对手的天赋与活力。如果说个人对土刺接下来的展望: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FROM 111.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