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ton Rocket、姚明、Steve Francis、Jeff Van Gundy,是华人NBA球迷圈中最火红的四个名词,我也是华人,我也很想谈谈他们,虽然我知道一谈到他们的问题,是很容易陷入某种混乱当中,但该怎么说呢?怕热就别进厨房吧。
我很佩服西方年鉴学派的开山祖之一Marc Bloch,在其治学生涯中,特别注重比较方法的应用,大师告诉我们,奠基在专题且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模型与通则,有利于分析我们身处的社会。
所以这篇心得的主轴都将围绕在「比较」上,我知道很多人对亚洲骄傲─姚明有很大的期望,事实上他现在也的确拥有升龙之势;所以可预见我今天拿他来跟Rik Smits作比较,一定会有许多人十分不爽,觉得小小蛮夷荷兰佬怎么能跟大汉天威小明相提并论呢?在此先请大家平心静气听我慢慢道来。
「The Dunking Dutchman」─Rik Smits,在1988年,被溜马队第一轮第二顺位给选中;若非当年有堪萨斯超级新人─Danny Manning加入选秀,来自风车之国的Rik Smits很有可能比姚明早14年成为NBA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
Rik Smits跟姚明一样,后来都只入选新人第一队,而没有抢下新人王,比较两人的头一年表现,虽然Rik Smits除了火锅以及较少失误外,其余成绩都逊于姚明,但也相差不多,而且有趣的是两人新人年较为球评所称道的部分,几乎如出一辙:稳定的跳投、精准的罚球、居间策应、火锅与篮板。
7呎4吋265磅的Smits,虽略逊于姚明的7呎6吋310磅,但基本上两人都是瘦长型;不过千万不要被他纤细修长的体型给愚弄了,观看Smits的数据以及一些比赛时况,我也常常认为他是个weak man,但令人讶异的,我拥有的许多NBA球员卡上,很多NBA球员都承认他们曾经以为可以轻易的把Smits挤出禁区,但结果被挤出去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两人比较不同的地方,除了Rik Smits喜欢搜集修理古董车,而姚明喜欢打电动外,便是在于「速度」,1993年有一位球评这样形容Rik Smits:
Agile, well-coordinated big men…good hands to catch, pass and shoot…soft accurate jump shot from post position…considering size and agility, should be better rebounder and shotblocker…needs to acquire more aggressive demeanor to reach full potential.
柔软的手感这方面,姚明也拥有,但由评论可知Rik Smits有长人难得一见的敏捷与协调性,虽然不能用快速来形容,但也让Smits在持球攻击时,不像姚明那么笨重,但在Patrick Ewing的指导下,倒是可以在这方面对姚明的进步有所期待。(只要他的高血压真的不是巨人症产物的话)
此外,评论中也提到Rik Smits缺乏更具侵略性的态度,以致于无法完全发挥他的潜能,成为更好的篮板手与火锅手,这点倒是与姚明相同;两人不同于美国本土选手的低调态度,常使得两人在场上的贡献没那么明显,这也是Rik Smits职业生涯永远的痛,也使他火锅与篮板数,一直低迷,而姚明也好不到哪,每场两个左右火锅的姚明也不过是及格边缘;所以培养出不下美国本土球员的积极霸气,是姚明看到前辈经验后,首要面对的课题,Jeff Van Gundy也深知这点的重要性,本季常可以听到他对姚明心态部分,不断盯在姚明屁股后面激励他。
但几场球下来,我想姚明依然没有掌握到篮球场上的积极性,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说抓到篮板球的多寡,是有点靠运气的。这让打低位的我实在无法理解,我181cm的身材,以前在台湾打大前锋算是矮的,我的表现也不好,唯一有办法让教练派我上场的机会,就是利用我将近100kg的体重,拼命的卡位抓篮板球,做别人不肯做的肮脏活,在我的认知来说,连篮板球也不能算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话,我还真不知道篮球场上有什么事值得拼命去付出。
其实我常常在想姚明已经够壮了,不是所有的内线球员一定要吃的跟欧肥一样,姚明回去打亚锦赛的时候 跑去看薛玉洋的那位金块球探,不就说姚明回国后变胖了,会影响他速度,要他最好减肥吗?虽然姚明顶嘴说觉得刚刚好,但也证明了姚明的体型不是决定他在禁区宰治力的第一因素,甚至可能也不是第二、第三因素,姚明自己不就说他自己肩膀窄,屁股大跟企鹅一样,照理来说是不利打篮球的,但却有个好处,那就是有如大马拉小车,怎么跑都不累(是他自己说的 我想大家对他的体力应该都不予置评吧),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 不够侵略性 不够有欲望。
球季中有几场球,姚明甚至不受重用,但这不是Steve Francis或Jeff Van Gundy的问题,问题是在于他自己,因为以VAN GANDY的带兵哲学,姚明努力做好防守,有企图心,VAN GANDY不会不给他时间,但是姚明一觉得状况不好,就会退缩了,我不是指他胆小,而是此时小明通常就会开始发挥中国人成功不必在我的美德,VAN GANDY可能觉得若是如此,不如换上蓝领工头CATO算了,如果他想上场,主动积极请求上阵,也不至于有下半场只让他打5分钟的情况,如果他积极在内线卡位 死要杵在Francis面前,Francis能不传球吗?Francis曾经表示若是姚明要位呈现「大」字型,他就会传给他;若是呈现「人」字型,他就不会传给姚明。(大意如此,当然Francis看不懂汉字)
我们来看看以前打过子弹队的NBA第一长人─GHEORGHE MURESAN,七呎七吋,305磅,逊于姚明的七呎五-六吋,310磅,但巨人症的GHEORGHE MURESAN纵使平衡感不佳,数据表现不能跟姚明比,但傻大个积极的个性,不但让他把除欧尼尔以外的中锋撞来撞去,也让他在众人惊讶中站稳94年后子弹队先发中锋的位置,也差一点夺得95年的最有进步赏(第三名),平心而论,很多方MURESAN跟姚明是不能比的,但这罗马尼亚的傻大个,用他的拼劲弥补了迟钝与天资不足,他受人批评的缺点太多 但从没有人说他不够壮!愿他在他天国安息~~而MURESAN能,姚明为什么不能?一字记之曰「心」吧。
再回头看Rik Smits,90年代的溜马算是全盛期,也是MILLER TIME最火红的时候,Rik Smits也被视为联盟中十大中锋之一;如果从今年来看,说真的,虽然攻击仍然不及Rik Smits锐利,但姚明已经跟全盛期的Rik Smits相差无几,而且更为全面,但为什么火箭的战绩却远不及那时期的溜马风光呢?我想大家都知道,问题其实不单单在姚明身上,比较起 Rik Smits+Antonio Davis+Dale Davis+Jalen Rose+Reggie Miller+Mark Jackson+Derrick McKey的溜马,这些球员激发的化学反应,远胜目前休斯敦火箭队的球员,板凳深度不足,缺乏掌控节奏的舵手,都是休斯敦亟需面对的问题。
或许休斯敦不该跟随着球迷把过多的责任与目光都投射在姚明身上,没错,姚明是值得好好培养,将来也绝对会更加发光发热,但我很怀疑他是否是跟Duncan、Jordan、Barkley或大鲨鱼一样,属于球队的救世主,有一肩扛起所有球队胜负战绩的能力,当然这个人也不会是Steve Francis,我不反对Francis可以拥有无限制开火权,Nash就曾经说过,Francis是他认为攻击火力最旺盛的控球后卫。但把控制全队节奏的责任交给他,我想件错误的事。
休斯敦目前的工作应该是以Jeff Van Gundy的「固守」战略为中心,然后以两三个球员为主,组织流畅的得分攻势,否则如同本季,虽然成功把对手得分压制在90甚至85以下,自己却陷入「贫打」,一切不都白搭?火箭队如果真如姚迷所愿,球都塞给姚明,或许球队命中率会大大提升,但以他缓慢的得分手段,火箭队的总得分,只会更低,不会更高,而目前火箭压制敌人火力,已经到了极限,不让Francis回到以往的攻击角色,火箭将永远只是二流队伍。
可能有人认为以攻击型后卫为球队中心也不错,联盟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但那往往是在没有好中锋的球队,目前火箭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没有适当方法弥补控球后卫的漏洞,来让Steve Francis的位置,移到更适合他的SG,如同Larry Brown把AI从PG移到SG;如同Paul Silas把David Wesley从PG移到SG,如果能找到解决方案,或许能期待火箭一飞冲天的日子,如果Francis持续在PG这位置上,我会希望他转队,免得耽误了火箭队,更耽误了自己。
--
FROM 61.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