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样,对于被寄予期望的中国男篮今晨如此的表现,很难说令人满意。同样这也是2年来看中国国家男篮的比赛,
赛后北京现场的评论嘉宾徐济成提到他的看法:整队发挥失常,甚至不如训练的水平;另外,对主教练的临场指挥也有疑问。 在我眼里,很是中肯。
首先,一般而言,比赛中的发挥很难及训练,这是自然。训练时的心态多平和呀?更无胜负压力。
应该说,主教练在前3节大部分时间,无论战术安排和换人都很有成效。 期望象看nba比赛一样,换人的作用能起立竿见影效果在第三节开始显示得很明显。而相必第三节后他换上Barter也是无奈之举-Yao犯规过多。而第4节双中锋战术就不可理解了-会认为Barter有nba和其他大赛的经验,心理素质稳定,能提高进攻效率?徐济成点评说,要知道,即使在中国队的训练中,也很少见运用双中锋战术。在我眼里,这里是败笔,表现在篮下多次被Spain轻松溜进勾手得分-barter的篮下防守能力如同虚设.
Yao的作用很明显,毋庸置疑。且不说他个人的进攻和防守能力-这里以其他中国队队员作为参照,更是因为他是球队的核心。
我眼里,篮球运动的魅力在于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最好结合。场上有个Yao,其他队员,无论谁拿球,他会知道该按照一套战术来完成这次进攻。而没有了他,用无头苍蝇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表现在第三节下半场,Yao被Barter换上场后,场上似乎人人都在跑位,可依然出现连一个界外球发不出的情景。
我comment一下这里先,很奇怪是不是?连一个外行都想象得出掩护跑位要球,可那时竟然都只是在跑位而没有掩护。这里完全有发球球员的责任,他的视野被防守的队员遮住不假,可这种情况,我想任何教练都说过,退一步发球视野会宽很多,对,没地方可退了,那横移呢?如果要说最不满意的,就是对Barter,他只在弧圈那儿张手要球。
回到Yao。前期看sina news。说Harris执教带来的另一个特点是球员们能喊起来了,今天的比赛从现场我没听出来,也许是因为转播的缘故。Yao在场上能不能喊起来是鼓舞士气也好,加强协防也好,进攻鼓励也好,战术执行也好的关键,因为它是领袖,他是即使输了球也不会也不该惧怕被千夫指的领袖。
从位置角度上说,中锋作为领袖比后卫更有优势。奇怪这个论断吗?似乎组织后卫是球场进攻的发动机,《slam dunk》小人书这样说,Chuck Daly在他的pro 篮球教学video中,Olakuwon更愿意强调中锋在组织上视野的优势。
球员的技术动作就不说了,无论被吹traveling turnover, offence turnover, 还是自己的passing turnover,非朝夕能改,多打比赛,和强手对抗的比赛就好。如果要提,我只想说对抗能力。Sina news说 Harris执教大大提高了队员的力量,平均提高20kg,连后卫都可以扣篮了(那位后卫)?我想harris重视队员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队员的对抗能力,比如,受干扰情况下的投篮,紧逼时的身体运用。可遗憾的是,除了yao的一次外,我始终没看到其他队员打3分的情况出现,一个foul后带来的只是罚球,而Gasol有几次打三分?3次?
我很难去解释这一状况。我在想,一个原因是不是我们自己比赛中call foul太多缘故。这在我们自己圈子里的比赛完全是常见的事,如果说美国人更愿意喊add one的话,我们的对抗太少了。篮球本来就是对抗运动,而对于对抗,对于两个身体条件不同的人,也完全不是同样的理解。记得当年在学校参加训练,同馆训练的还有特招生,他们call foul远比我们频繁,因为我们教练又强调对抗的重要。还来去看浙江万马(我走的时候他们还叫万马),同样。也许球员们都觉得自己很不错,觉得自己该进至球没进应该有个合适的说法才对。
有回忆起和那些15-6岁,台州篮球学校的小孩们打比赛更好一些,也许他们还小的缘故。当
然,个子的确都太高了。
如果同意徐济成的说法,中国这场比赛是一场低水平发挥,一个表现就是低投篮命中率,为什么会是这样?
大赛经验不足?Olympic, world champion, asian比赛也该不少可以学习的地方。技不如人?那为什么还有人赛前说可能有胜算。还有什么,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也许吧。可这样的理由一点不新鲜也。
王义夫在夺冠后,坦言是读书让他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很想说这一点。
当初在浙大训练时,诚实的说,从理解和执行教练的战术来看,特招生们差我们许多。当然,那时浙大的确有范海,孙昊等人,cuba才有不错的成绩,也没辱没cuba是浙大毕业校队队员运作的。现在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说远了,比赛都有偷不准的时候,就如现在看帖的你,有时也觉得自己是一个 shooter。 “ I can do everthing”, 你在状态好时这样告诉自己。可如果所谓状态不好时呢?你会调整自己吗?比如想想自己出手点,手型,jump shot的滞空时间?看看这场比赛的后卫,郭士强和后来的刘伟?郭士强的得分能力不弱,多次突破,地线晃人,急停,跳投,中规中居,教科书般,可是球没进。如果我是他,我绝对会问自己为什么。现代篮球对组织后卫要求和得分后卫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比如,nets’ Jason Kidd, pistons billups,他们的得分发挥影响着球队的成绩。每看到jason在投不进球时思考的模样,都是一种启发。
球员在进攻时没了手感,在紧逼下失误,在落后时全没了既定战术的安排,教练的指挥很重要,而全队队员自己心理调节一样重要,也不是其他人能控制的。而这时候,莽夫也最容易出现,James, Antonio在奥运热身赛,还有kobe在今年的finals。
我在插一句,kobe是我的favorite,我愿意说,他可能是最接近jordan的人,如果说求胜欲望,霸气,个人skill,可他不会超过jordan,不仅是他physcial不如jordan, 而且更是没经过大学和大学篮球这一环节。但同样幸运的是他们,美国媒体的职业体育的发达让他们这一点显示的远不如中国运动员那样明显。
自我学习和调节的能力和受多少教育最有关系。所以,在我眼里,归根结底,球员们的书读得太少了。
体力不如人是最愚蠢的借口。以前的教头,再上强调,场上体力运用合理与否是关键,而不是单纯:我有多能跑。一个例子,己方发边界球,球尚在裁判手里,球员就开始跑动,寻找掩护机会,且不说掩护意图已明了,自己不是在做无用功嘛,且突然起动和急停又最耗体力。
再说远点,就是中国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校,职业队的培养模式,其实就集中人力财力办事来看,也有益处,毕竟大多中国基层体育训练员,中学体育老师能力太有限,可,也要让孩子们多读书呀。国际赛场上,英语是通用语言,这点能力对这些球员们有时多大的距离呀。没有和裁判的沟通,错了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事有多少?
张连武你们听说过吗?中国golf的no.1。很有意思的是,他在国际比赛中常因误解规则而被扣分。Golf每常比赛规则就是写在那里发给每位球员的也。胡卫东,郑武,王治郅,我们都常提的球员,你能想象得出,在餐作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差吗!所以,看到一起打球的黑人们,边打球边“解说“真觉得很有意思。
好了,我个人看法就如此。
各位也请心平气和,即使你不同意我的说法。更
“不要觉得可气,这只是一场游戏(GAME)”-
Jay Chou
“外婆“
《七里香》
--
FROM 132.17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