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的場地比國 際籃聯標准的場地略 大:長28.65米(94 英尺).寬15.24 米
(50 英尺);國際籃聯標准的場地長28 米,寬15 米。NBA 場地和國際籃聯標准場
地相比,差 异最大的是三秒區和三分線,其他的都 沒有太大 出入。
三秒區
國際籃聯標准場地的三秒區是一個梯形(見圖A) NBA 的三秒 區則是一個長方形
(見圖B)。 NBA 最初的三秒區的面積要比現在的三秒 區小得多, 寬度 (指三秒
-區在端線上的長度)僅為6 英尺(1.83米), 但一個巨人的出現改變了三秒區
的面積, 使之由6 英尺增加到12 尺。這位巨人就是 明尼阿波利 斯湖人隊的喬治
.邁肯, 他2.08 米的身材在當時算是十分高大了, 再加上出神入化的球技,几
乎無人能在 籃下与之匹敵。N B A 官方為了改變這种高 中鋒獨霸籃下的局面,在
1951—1952 賽季增大了三秒區的面積。到了60 年代 初,費城武士隊又冒出一
位更厲害的人物 —張伯倫,他比邁肯更高(2.16米),籃下威力更大,每場得個
50分不在話下,甚至 在1962 年上演了單場100分的神話。為了限 制這位偉大的巨
人,NBA 聯盟又在1964-1965 賽季將三秒區增大為16 英尺,成為現在的樣子。
三秒區面積的改變對內線隊員的約束作 用工竿見影。邁肯在 1950-1951 賽季平
均 每場得28.4分,規則改變后的1951-1952 賽委 一下降到23.8分;張伯倫在規
則改變后, 也由l962-1963 賽季的44.8 分下降為1964-1965 賽 季的34.7分。
三秒區面積的改變促進了NBA 比賽的均衡發展。
三分線
NBA三分線的遠度為7.25米,比國際籃聯標 准場地的三 分線要遠1 米(6.25米
)。而 且,NBA 的三分線是由一段半徑為7.25米的弧 線和位于兩側和邊線平行的
兩條線 段 連接 而成,并不像一般人 所想象 的是一個規則的半圓形。這种不
規則性就 造成了三分線各點距籃圈的距 离不 同。其中,最遠的區域為弧線區域
,為7.25米; 最近的距离在直線區,為6.70米(見圖B)。
開始有三分線
NBA于1979-1980賽季才開始有三分 線,此前NBA 的比賽除了兩分球就是一分 球,
根本沒有三分。當時三分線的形狀和 現在的完全一樣,但由于球員的技術水平 有
限, 很多人的遠投能力和現在的球員 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三分球的出手次數 和
投中次數都很少。1993-1994賽季在三分球 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手次數
為 165 次,最高次數 也只有292 次。為了改 變這一現狀,NBA 于1994-1995 賽
季將三分線的 距离縮短為 6.70 米,于是眾球員蜂擁而 上,都想在三分線上牛刀
小試,結果該賽 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 手258次,最高的達到4
25 次。這种人人都能投 三分的局面很難反映出一個球員的遠投 能力,于是NBA聯
盟在1997-1998 賽季將三分線 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完)
详细的图解见
http://web.hku.hk/~lhwong/tsb/basketball/ball.html我觉得看看图更清楚,弧度还是有影响的。
--
FROM 202.1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