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h (loh) 看板: NBA
标题: NBA总教练浮生录 (文大培 部落格)
时间: Mon Nov 21 19:04:15 2005
NBA总教练浮生录
Posted on 2005-11-21 17:41
文大培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但若无运筹帷幄、经天纬地的帅材,也不能成就一方霸业
,证诸历史皆然;即使是「小小」的NBA,其理仍同,要拿总冠军除了得兵强马壮之外,
没有指挥若定、知己知彼的总教练领军,恐怕也是缘木求鱼了。
算了一下,NBA 今年迈入第60年来,只有19支球队拿过总冠军,其中「绿衫军」波士顿
塞尔提克队独占16座,「紫金部队」洛杉矶湖人队也拿了14次,芝加哥公牛则有6 座,
这3强就拿走36座总冠军;NBA史上却也只有29名总教练可以享有「总冠军教练」的头衔,
其他数以百计的领兵官对於此头衔也只可望而不可得。
再退而求其次,自从1963年NBA设立「年度教练奖」以来,43年来共有37位总教练获得
这项奖肯定。其中,「油头王子」Pat Riley与鬼才Don Nelson各获3次年度教练奖的肯定
,最受同侪们敬重推崇,今年年初才过世的「棉花球」Cotton Fitzsimmons、
暴君型的Bill Fitch与Gene Shue各获2次;连手下各有9枚总冠军戒指的「红头教父」
Red Auerbach与「禅师教练」Phil Jackson也只获得1次年度教练奖的肯定。
不过,吊诡的是,这37位获得年度教练奖的现代孔明,只有13人同时享有总冠军教练
的头衔,也多少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此外,更有趣的是,43年来的
年度教练中,只有3次获奖的教练同时率队登顶,拿下总冠军。像Riley虽然三获教练奖,
但都是在他离开洛杉矶湖人,在纽约、迈阿密另行开山立派之後才获同行肯定,由此可见
,总教练们彼此衡量功力、贡献,心中有一把标准不同的尺在度量。
值得一提的是,NBA在1996年50周年时,除了选出50大球星外,也选出了史上十大教练,
分别是:
●奥拜克(20年教练生涯938胜479败,史上第5多胜,9次率塞尔提克队夺冠,
1964-1965年球季年度教练,1968年进入名人堂)
●Chuck Daly(14年生涯605胜420败,1989、1990年2次率底特律活塞夺冠,
1992年梦幻男篮教练,1994年进入名人堂)
●费区(22年教练生涯944胜1106败,史上第4多胜教练,带过5支球队,
1975、1980年年度教练,1981年率塞尔提克夺冠)
●Red Holzman(18年教练生涯696胜604败,1970、1973年率纽约尼克夺冠,
1970年年度教练,1985年进入名人堂)
●杰克森(14年教练生涯832胜316败,胜率7成25史上最高,9次率公牛、湖人夺冠,
1996年年度教练)
●John Kundla(11年教练生涯423胜302败,5度率明尼亚波里斯湖人夺冠,
1995年进入名人堂)
●尼尔森(27年教练生涯1190胜880败,史上第2多胜教练,1983、1985、1992年年度教练)
●Jack Ramsey(20年教练生涯864胜738败,1977年率波特兰拓荒者队夺冠,
1992年进入名人堂)
●莱里(22年教练生涯1085胜502败,史上第3多胜,4度率洛杉矶湖人夺冠,
1990、1993、1997年年度教练)
●Lenny Wilkens(32年教练生涯1315胜1133败,史上最多胜教练,
1979年率西雅图超音速队夺冠,1994年年度教练,1990年进入名人堂)
从这个可以看出NBA选拔的标准在於夺冠次数、胜场数以及是否获得年度教练的肯定。
其中尼尔森是十人当中唯一没有获得总冠军的教练,戴利则是唯一没有获选过年度教练
的十大教练(孔德拉退休时尚无年度教练奖项)。十年後,美国福斯运动网也推出了他们
认为的史上十大教练,还帮他们排了名,且对照一下两份名单有什麽不同:
1.杰克森2.奥拜克3.哈兹曼4.莱里5.威肯斯 6.Gregg Popovich 7.Bill Sharman
8.蓝姆西9.Alex Hannum 10.Larry Brown。
与NBA选出名单不同的有四人,分别是第6名的波波维奇,圣安东尼奥马刺队3度夺冠
的总教练,合理;第7名谢曼是 1972年湖人夺冠的总教练,那年的湖人还写下33连胜
的NBA纪录,也Ok;第9名韩纽是1967年费城76人队夺冠的总教练,获选的理由为他是唯一
管得住「大熊」Wilt Chamberlain、敢在张伯伦偷懒时踹他屁股的教练,够酷;
第10是布朗,2004年活塞队夺冠的总教练,有名的浪人教头,适应力超强、作战计划明确
是他入选的理由,但还被附加一句:这麽多年来一直在「说谎」,哈哈,够明白。
这十人的共通点,都是年度教练的得主,也都率队拿过总冠军。这也说明福斯运动网
为什麽把没得总冠军的尼尔森、没拿年度教练的戴利、孔德拉拿掉的原因;至於费区,
他是十大教练中唯一败多胜少的教练,虽然胜场数够多,但败在他不懂良禽 木而栖
的道理以及人和不佳的关键因素。
现在很多人谈NBA的总教练,常常把他们粗分为「player’s coach」或是「old school
coach」;抑或讲究出身,球员出身、助理教练「苦媳妇熬成婆」、次级联盟或欧洲职篮
历练,或是大学教练转任。
但出身真的重要吗?
「红头」奥拜克想打NBA的前身BAA,但没有球队想要他;波波维奇是空官校队,但球技
要进NBA还差一大截;「禅师」杰克森与「油头王子」莱里在1970年代尼克与湖人争霸时,
都是板凳大队的要角,负责摇旗呐喊,兼帮主将倒水递毛巾;尼尔森在绿衫军称霸的年代
也是专跑龙套,球技跟同队的主将Bill Russell、John Havlicek、Sam Jones等人
差了一大截。真正明星球员出身的只有威肯斯、苏伊、谢曼、L.布朗以及「大鸟」柏德。
在教练这个行当里,好球员并不一定是好教练,反而是「有德者居之」。
不管哪一类型的教练,要能在NBA这个世界存活甚至受人尊敬,肚子里有没有真材实料
最重要,但因为时代的不同,还得有一些搭配的条件,才能呼风唤雨。
在1980年代以前,球员的薪水没有飙涨,当年的最高薪球员如罗素、张伯伦年薪不过10万
美元,直到Lew Alcindor(就是後来的「天钩」贾霸)投入职业篮球市场,引来ABA与NBA的
抢人大战,才有年薪25万美元的破天荒行情,但总体而言,还是资方市场,教练的权威与
作用要比球员来得大,「管得动球员」成为评断教练良窳的另一项指标,像奥拜克、
荷兹曼、谢曼、孔德拉、韩纽、蓝姆西等人,手底下的球员再大牌,如罗素、Bob Cousy、
海夫契克、张伯伦、Elgin Baylor、Jerry West、Willis Reed、Walter Frazer、
George Miken等天王球星,该骂照骂,该踹照踹,肚子的东西又能让人服气,战续也
嗄嗄叫,明星球员也不敢明目张胆造反,这段时期的教练虽然年薪不高,但大权在握,
所谓「位高权重」是这个时代很好的教练写照。
1980年代以降,电视转播让NBA知名度大增,明星球员的球技与名气带动了票房、
转播权利金与周边商品的价值,球员成了会生金蛋的金鸡母,球团老板不但得捧着大笔
钞票外,还得嘘寒问暖,根本不敢开罪他们,而这群天之骄子与教练间的关系也有了
微妙的消长,现在的好教练除了要能赢球之外,还要能跟明星球员搞关系,也就是成为
「player’s coach」,这样才能干得久。
像杰克森、莱里、K.C Jones、戴利除了教练团有两把刷子外,还得跟超级天王很「麻吉」
,如乔丹、魔术强森、柏德、Isiah Thomas、Shaquille O’Neal都是难搞得不得了,
却能跟这些教练水乳交融、亲若兄弟父子,不时还站在同一阵线,对抗资方的「压迫」。
也因此,部分老派传统的教练就没办法适应这种变化,像费区率领绿衫军拿到1981年
总冠军,却搞不好与柏德的关系,下台一鞠躬;後来虽然靠着老字号的招牌还辗转在
休士顿火箭、纽泽西篮网甚至洛杉矶快艇担任教练,还实在瞧不惯有些毛头孩子目中无人
,决定退休含贻弄孙。
率领湖人在1980年夺冠的Paul Westhead的境遇类似,也因搞不定魔术强森而黯然去职,
在NBA兜了一圈後大澈大悟,乾脆到NCAA大学任教,在校园里起码懂得尊师重道,
不用一天到晚受那些自以大牌球员的鸟气。
同样的情况也说明,为什麽从1980年代以来,有许多知名大学教练,甚至是「一派宗师」
,转到NBA後却纷纷水土不服,提前阵亡,像是肯塔基大学的派提诺、
麻州大学的卡里派里以及UNLV的塔堪尼恩、爱荷华州大的佛洛依德等人,全都撑不了多久
,就卷 盖走人,重回大学篮坛呼风唤雨。
就像上个球季湖人总教练出缺,虽然一哥Kobe Bryant放话点名杜克大学的K教练,
希望他能转战NBA,带领新湖人,K教练虽然心动,但最後理智战胜欲望,没有淌这趟混水
,保住了一生清誉。
不过,这种「球星效应」近几年来渐渐有被扭转的趋势,最主要关键在於1999年NBA
第一次封馆之後,订定的劳资协议中对於「薪资上限」的规定,非常明确的限制了球员
的最高薪资,让球星不再漫天要价,予取予求;并且对於大市场球队施以「豪华税」
的惩罚性税制,免得球星过度集中、小市场球队永远争冠无望的情况发生。
因此,波波维奇可以在兼任球队总经理的情况下,对於球员恩威并施,并且严格掌控预算
,在21世纪为马刺拿了3座总冠军;布朗爷则是率性过了头,大玩「此处不留爷,自有
留爷处」的戏码,在不但转换球队中还能累积自己的声望,2004年还摸到一个总冠军,
现在更跳槽纽约,挣得4年至少3200万美元的超级合约,薪水已经可与球星平起平坐。
事实上,2005年新版的劳资协议出炉後,对於球星的年薪所得规定更严格,有关球团支出
部分也做了更详尽的规定,简单地说,未来在新版的劳议规定中,一支球队想要拥有三名
一级球星,除非要付高额的豪华税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球队「长」得愈来愈像
。在球队基本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想要提升球队的战绩,最靠得住、最有把握的,还是靠
智珠在握的总教练;加上目前NBA的规则已经变相开放区域防守,等於让教练可以施展的
空间变大,相对地,也扼杀了球星近似独脚秀的个人单打演出,使教练与球员对於比赛
胜负的决定性,无论在作用上或是心理上都有相当程度的消长。
而且总教练薪资并不算在球队团队薪资上限之内,这也是为何杰克森与布朗爷还有
Nate McMillan都可拿到令前辈艳羡不已的薪水。
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总教练的未来似乎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由史丹佛大学教练转任
金州勇士队总教练的Mike Montgomery,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竟然犹如倒吃甘蔗般逐渐
适应了NBA的生态,球队战绩也急拉尾盘,成为上一季末的大惊奇。
如果蒙哥马利站稳脚跟,以现今NBA的生态环境,并不会再比NCAA差,薪水条件又这麽
受「尊重」的情况下,难保不会再有其他NCAA级的「宗师」下海。
不管哪个行业,有竞争才有进步,有一流人才投入才会使产业升级。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
NBA总教练这个行业,似乎真的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了。
引用:
http://blog.chinatimes.com/wen1036/archive/2005/11/21/26593.html--
FROM 159.2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