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鋒:細D(Tim Duncan)
預計成積:24p+13r+4ast+3blk
不要再說細D是前鋒的傻話,之前也可以說他是名義上的大前鋒,但大D退休後,我真
的再找不到細D不打中鋒的理由。連續兩屆MVP ,只要他打中鋒,誰還敢說他不是最佳
中鋒?!得分上他沒肥歐般好看,本人倒覺得細D最厲害的是他還懂得用得分以外的方
法讓球隊獲勝。以決賽為例,平均21p+20r+5ast+5blk 的成積同樣在得分上不是太突出
,但他在包夾下的傳球、籃下的封阻就大大幫助了球隊獲勝(籃板的功能永遠也是不可言
喻的。)。另外,你覺得細D的動作是有技巧而劣力、高成效嗎?有人說天勾爺爺可以打
到42歲才退休就是因他的打法有技巧而劣力,這麼說來細D很可能是新一代的長青樹吧
(新一代配長青樹,滿是怪怪的。)!
第二中鋒:肥歐(O'neal)
預計成積:27p+11r+3ast+2blk
隨著細D的成長和重回中鋒位置,肥歐的天字第一號中鋒的名銜恐怕要讓出了。其實肥
歐近年的打法、步法越見靈活,只可惜他的改進敵不得同時出現的老化。長年被侵犯加
上體重增加,加速了老化的出現。雖然對比細D(我真的相信他會是夥長春樹。),可能
是早了點老化,但比起老夢、巨猩、上將和莫寧,肥歐的老化便不算太早出現了。肥歐
的歷史定位是一個有趣的問題,90年代他比不起老夢,00年代又未必爭得贏細D,結果
數十年後,人家可能會說:老夢是90年代的中鋒代表,細D是00年代的中鋒代表。那麼
,史上最霸道球員也許是兩頭不到岸了。
第三中鋒:小明(姚明)
預計成積:18p+10r+2ast+2blk
請不要懷疑,小明的確有這種能力,如果將上季的幾段谷底低潮減去了,小明的平均分
就是17、8 分了,還不計進步呢!另外,小明的籃板功一直有問題,有時會被挑走、撥
走,甚至從手中溜走,只要小明解決了這些缺點,平均10籃板個應該也嫌不夠吧!小明
打的一向是亞洲式的籃球,所以本人認為他第一季的成積只出於他對NBA 的不習慣,只
要等幾季的磨合,加上學懂了NBA 級的頂位、步法和經驗的累積,NBA 前十人應該有他
的份(還有老夢、老Malone等名師,小明真是幾生修道了!)。以小明內斂的性格分析,
他不會是搶分型球員,本人覺得小明是有如細D般,懂得用得分以外的方法讓球隊獲勝
的球員。雖然至現時為止,小明未見得可以超越四大中鋒或鄧肯,但數字上,就有機會
超越莫寧全盛時的統計。(小明在NBA 拿不到新人王,竟然拿了全球體壇的最佳新人,奇
怪不奇怪?)
第四中鋒:莫寧(Mourning)
預計成積:15p+8r+1ast+2blk
最令人心痛的中鋒啊!他不是因玻璃腳或性格問題離開NBA 的,相反他的打法是聯盟中
最中鋒的中鋒之一。最令人心痛是因為他在事業高峰時突然驗出了腎病;最令人心痛是
因為他的暫退剛剛標誌了中鋒時代的沒落;最令人心痛是因為當熱火剛剛拼下完美陣容
....
01年的復出,令不少人驚訝:這似有腎病的人嗎?雖然莫寧的情況本人並不清楚,可能
他的情況會比01年好,但他01年的成積己經是奇跡了,要維持又談何容易?或者他的統
計數字並不太好看,但我覺得這是因為萊利的主守政策。在主守政策下,敵我兩方的射
球選擇會更謹慎,射球少了,總得分、籃板也少了,因為球權轉換次數也下降,很多數
據變得很難獲取,這就是莫寧數據不漂亮的主因了(其實,大ZZydrunas Ilgauskas的統
計有可能比莫寧漂亮,但因他的玻璃腳變數太大,加上在實際作用不及莫寧,而且個人
對矮壯中鋒、抗病勇士崇拜,所以仍莫寧為四大中鋒之一。)。
歐陸中鋒
NBA 的主要外僱市場一直都在歐洲,曾幾何時歐洲中鋒是NBA 的主要收購對像。比起其
他位置,本人認為中鋒是兩地差異最大的位置。既然差異大,就應該介紹一下吧!可惜
在下不才,又沒有太多歐陸中鋒的資料,只可以講一些眼見的差異吧。
1.歐陸中鋒一般較柔,不同於美國中鋒的硬朗,但相對容易造成對手犯規。
2.歐陸中鋒優點是有足夠的高度及身體厚度,但相反弱點是力量和爆炸力不足。
3.有較好的助攻能力,但一般搶籃板及封阻都不夠兇。
要說現役歐陸中鋒的代表,應該是Divac、Sabonis和大Z。
Divac
他絕對是歐陸中鋒中最有成就的一個,他頂起了天勾爺爺和O'neal之間真空期的Lakers
內線,之後又成了Kings王國的開國功臣。他還有一個很了得紀錄,就職業生涯有超過1
萬分8千籃板2千助攻1千封阻,這個紀錄的共同持有人是老夢、巨猩和上將。不過他們得
分都超過2萬,經常提及此紀錄的確有點捧Divac。Divac不是那三人般的球賽主宰者,不
過就是一個出色的綠葉球員。他比一般歐陸中鋒的籃板及封阻都更接近NBA 級別,至於
他另一個傲人紀錄,5季達100/100(封阻和偷球)的成積,亦顯示出他在NBA 中鋒中數一
數二的全面性,所以說他是歐陸中鋒的代表一點也不為過。
Sabonis
應該是當中最早於歐洲成名的,早在86年就被拓荒者選中,但還一直在歐洲打了10年,
到96年才加入NBA 這個大聯盟。本人覺得有點可惜,明顯地在他正式加盟NBA 時己是老
化期了,體重也有點兒太過。看他初幾年的統計,得分能力甚至比Divac還好,籃板及封
阻都不差,助攻更是妙絕的!我不禁問:他為甚麼不早點去NBA ?是寧雞嘴莫牛後的心
理作用嗎?如果早5年出來可能會有些作為吧!但事實上,他在加盟後3、4年就開始跑套
龍了。如果他還懂反問自己,不知會不會後悔(拜託,不要說是後悔加入NBA 啊!)。
Zydrunas Ilgauskas
大Z給我的是另一種可惜。大Z跟Sabonis一樣是可能會有些作為的歐陸中鋒,不過一次
復一次的斷腳,令很多人對他的前景越來越懷疑。平心而論,就算大Z之後不再傷出,
己成事實的傷患始終對他日後的表現會有不少影響。大Z加入NBA 時,聯盟正步向"後中
鋒時期",如果不是腳傷,年輕的他應該會十分吃香(尤其在東岸!)。同是7呎3的巨人,
同是立陶宛人,同樣轉得一手好球,難道也要同樣遣憾?在此也為感慨Camby、Grant H
ill、McDyess、Carter等玻璃腳而默哀。
(聽說早年還有另外有位歐陸中鋒,他曾在NBA 舞台上表現出歐洲中鋒少有的硬朗和主宰
能力,但因溝通及性格問題,被一換再換,因此越打越沈。沒記錯的話,此人是Divac和
早年那位籃網神射手在南斯拉夫國家隊的隊友。各位圓球作者可否介一介紹此人?)
頂硬上:頂中鋒的大前鋒
"頂硬上"是香港俗詞,指事情無可避免,只好硬著頭皮的衝。正因聯盟步入"後中鋒時期
",在情況更見嚴重的東岸,在沒有正統中鋒和合格長人下,曾幾何時出現過由大前鋒頂
中鋒的熱潮,如溜馬的小O'neal、速龍的安東尼戴維斯也曾是其中的一份子。延至今日
,仍有部份球隊以這種陣容作戰,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熱火的Brian Grant和紐約的Kur
t Thomas。
Brian Grant
在00年加盟本來有機會板倒紫金王朝的熱火隊,可惜莫寧的病迅打破了整個東岸的美夢
。莫寧退下火線,熱火唯有把Brian Grant擺上中鋒位。這年,他打出了個人職業的代表
球季,儘管15.2p+8.8r不是太漂亮的統計,但他倒確確實實的告訴大家:沒有莫寧的熱
火也可以打進季後賽的!這年他們拿了東岸第3,進了季後賽。之後那年,莫寧復出,B
rian Grant反而有點無所適從,結果熱火提早放了暑假,莫寧的短暫復出也告一段落。
今年Brian Grant再接再厲,再一次獨自扛下熱火的籃底,雖然熱火戰績跌至谷底,但他
卻做出生平第一次的雙雙球季。雖只有10.3p+10.2r,但這個年頭才只有6、7人做得出雙
雙球季吧!
Kurt Thomas
比起Brian Grant的突然擔下重任,Kurt Thomas的故事就相對有跡可尋了。首先是"紐約
地標"Ewing的明顯老化,換走後接班的Camby玻璃腳又再復發。在選無可選下,把Kurt
Thomas移往中鋒位置(由此事可見紐約高層的眼光:竟然在玻璃腳Camby主戰中鋒下,也
不設合格的替補?!)。Kurt Thomas那6呎9吋235磅的身材,就算在東岸大前鋒中,也不
見得有甚麼優勢,要頂中鋒明顯是吃力的。但很奇怪,他和Brian Grant一樣,在不太適
合自己的位置上,打出代表作,這兩年的成積是13.9p+9.1r和14p+7.9r+1stl+1blk,比
不少西岸中鋒還好。
談大班(Ben Wallace):新一代的矮壯中鋒
沒錯,大班名義上是大前鋒,但他卻比活塞任何一員,甚至一些西岸中鋒更似中鋒。以
前首都隊有名6呎7的名中鋒,我想大班一定打得比他更似中鋒的,既他可以是中鋒,大
班為甚麼會不是?活塞的中鋒難道是那個6呎10跑去射三分的Robinson?拜託,別傻吧!
大班天生是一副標準的大前鋒,但偏偏愛做中鋒的工作,而且做得很好。若只看大班的
數據,你還猜到是一個僅6呎9的球員做出嗎?令人驚訝的是大班的防守純度,沒錯,是
防守純度。大班除了一些不可能不進攻的情況外,一般都不會自己上的。這種球員不要
說現在,NBA 史上也是少見的。兩屆籃板王、一屆封阻王,連續兩年達到200/100(封阻
和偷球)的成積。大班只守不攻的作風,彷彿是說:看,不一定要得分才可在NBA 生存的
(在此一提,小蟲Dennis前期其實有不錯得分能力,但之後卻全力發展他的籃板事業了。
)!
談Theo Ratliff:成功由大前鋒轉型至中鋒位置
Theo Ratliff本來是01年大前鋒頂中鋒的熱潮中的一員。由於東岸中鋒缺貨,結果由Th
eo Ratliff擔起76人禁區的重任。季初,在為之驚艷的平均5次封阻的助力下,取得開季
10連勝。那年在效力76人期間,球隊一直保持聯盟第一,但到球季中途因手掌骨裂傷出
,結果76人將他換來第4次獲選為最佳防守球員的Mutombo,Theo Ratliff的第一中鋒球
季結束,繳下職業最佳的12.4p+8.3r+3.78blk(76人該季最後成了聯盟第三、東岸第一,
而且殺入了總決賽。)。之後那年,同因傷患,只上陣3場。今年再任先發中鋒,雖然只
有平均8.7p+7.5r的成積,但在東岸中鋒來說己是合格了,而且在封阻方面還壓到"門?q
uot;大班,再次稱封王。
逆向的統計數字?
一般而言,籃球統計數字中,封阻是當中最倚重身高的,所以封阻王一般都是中鋒,但
這幾年....
03 Theo Ratliff 3.23
02 Ben Wallace 3.48
01 Theo Ratliff 3.74
00 Alonzo Mourning 3.72
99 Alonzo Mourning 3.91
連續5年在封阻榜上封王的都是身高6呎10或以下的球員。若連98年的6呎11的玻璃腳Cam
by也計算在內,那聯盟的封阻榜就連續6年由7呎以下的球員襲斷了,厄爾尼諾現象吧!
--
FROM 211.69.1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