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雜記(37):亞錦賽札記和「雙陳風雲」 hoopjunkie
■亞錦賽札記
亞洲男籃錦標賽確定於9月23日至10月3日在中國大陸的哈爾濱舉行。對兩岸的球隊來說,
這一屆的比賽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中華隊而言,「換血計劃」進入第三個年頭。中華隊在過去的三項亞洲賽事中完成「三
七連線」,前年亞洲盃、去年的亞運和瓊斯盃,都是第七名。坦白說,爛也已經爛到谷底
了。就球員的天份而言,當然不是該有的成績,但籃球場上的天份和成績,原本就不會成
正比。這其中的學問究竟在那裡,中華隊顯然尚未參透,全國籃協更是還在打混等死。
中華隊去了奧勒岡州的Basketball Academy兩週,加上七名球員到國王去特訓。憑良心說
,這樣子的短期集訓有什麼功效,頗值得懷疑,詳細的論述請見裘必勝專欄。我們暫且把
問號放下,等亞洲盃結束,再來作個總結。
接下來,中華隊在8月份還要到菲律賓去參加一項國際邀請賽,這項比賽其實是亞錦賽東南
亞區資格賽,要選出兩隊參賽。據我獲得的消息,兩支成績不列入名次的外隊是中華隊和
澳洲NBL明星隊,其餘都是東南亞各國國家隊。
我們先不要談籃協進軍2008奧運的大笑話,也先不要理會最後的名次。如果中華隊今年仍
無法交出像樣的表現,就幾乎可以宣告換血大挫敗。這當中,籃協主事者、教練、球員,
各有各自該負的責任,都別想怪罪別人。
所以,我們等著瞧。
對中國隊而言,這是姚明進入NBA之後,首度披上國家隊球衣。但更重要的是,中國隊也在
進行轉型,這將是長久以來陣容變化不大的中國隊,相當關鍵的一次調整。而且,他們欲
報釜山亞運冠軍戰慘遭南韓逆轉的一箭之仇。
鞏曉彬、劉玉棟、孫軍等為中國打下亞籃江山的老將,都已準備漸次退役,王治郅情況始
終不明朗。撐在那兒的,是姚明、巴特爾、李楠和張勁松,準備接棒的,是劉煒、朱芳雨
,甚至是青年隊的易建聯、唐正東。能不能接得起來,延續中國在亞籃的霸業,同時證明
中國男籃不是只有姚明和巴特爾?
在轉型的當下,王非下台,中國隊反而逆勢而行,挑選了年邁的蔣興權掌兵,而不是阿的
江,也不是張勇軍,這倒是最有趣的一點。老蔣治軍嚴明,但是否能跟得上時代潮流,擺
脫土法鍊鋼的舊時代呢?或許亞錦賽也能看出一點端倪。
中國隊為亞錦賽,也安排了一系列的熱身賽。首先他們於7月13日在長春出戰吉林,92比6
2大勝,但意義不大。接下來,他們要進行所謂的「超級巡迴賽」,先於7月23至31日出戰
USBA All-Stars五場,再於8月8至12日和澳洲NBL的墨爾本老虎隊(老虎隊有中國大陸的持
股)打四場。USBA All-Stars陣中有好幾個打過NBA的傢伙,Gerald Honeycutt、Leon Smi
th、Randy Livingston和Olden Polynice等等,總教練就是剛指導完中華隊的Bob Hill,
實力應該不會太差。
亞運快意逆轉中國大陸的南韓,倒是出了狀況。據我的消息來源指出,南韓由於職籃KBL的
SK隊陷入財務危機,面臨倒閉,而且沒有財團願意接手,籃壇人心惶惶。一直拖到7月10日
,才選出總教練和20人大名單,在所剩的時間內如何臨陣磨槍,挑戰很大。南韓陣容變動
不大,加入河昇鎮和延世大學的金東吳(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翻譯),其餘都是老將。不過
,主力中鋒徐章勳膝蓋動刀,有可能無法出征,小胖子玄周燁的膝蓋也又出了問題。
日本隊一年來最大的變動是,總教頭更換為南斯拉夫籍教練Zeljko Pavlicevic,同時利用
他的人脈,在6月份到歐洲移訓比賽一個月。他們首戰擊敗斯洛伐尼亞的青年隊,高興得不
得了。接下來,日本隊要在7月24、26、27三天的「Kirin Cup」中迎戰萄葡牙國家隊,再
度以賽代訓。
日隊陣容調整也不太大,加入了中鋒竹內公輔等新人,但核心戰力還是以老將為主。麻煩
的是,主控兼隊長節政貴弘從歐洲回來之後,才告訴教練他要開刀,氣得教練差點沒瘋掉
。如果節政無法上,日本可能會陷入沒有稱職控球的境地。或許,該徵召在夏季聯盟的「
神童」田臥勇太?
目前能替中華隊作的scouting report,也只有這樣了。
■從「雙陳風雲」看台灣籃球迷
無巧不成書,陳金鋒和陳信安同時進駐丹佛市逐夢。兩個人都有點失落,陳金鋒再度上了
大聯盟,但苦無表現機會;陳信安則是未能擠進夏季聯盟名單,再度和夢想中的NBA絕緣。
我不想在這裡論斷「雙陳」的實力、能力、潛力、爆發力或是其他什麼有的沒的力。我知
道,那很可能又是另一次動亂的來源。搞到後來,我可能只會成為不少人吐口水的對象而
已,沒有什麼正面的意義。
但是,在觀察「雙陳」逐夢的過程中,我倒是對棒球、籃球迷所呈現出不太相同的特性感
到有趣。如果我的觀察有錯,歡迎指教,但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鋒仔出擊,絕大多數棒球迷一片叫好。甚至,我想用「無人能攖其鋒」來形容,本站裘爺
大概就是踩中這枚地雷,負傷累累,我想。棒球迷對陳金鋒的感覺和全力支持,當然有其
原因。首先,鋒仔負笈他鄉的精神,確實值得欽佩。其次,他在小聯盟的表現和成績,確
實相當搶眼。第三、台灣棒球在世界上的排名原本就不差,它被許多人視為「國球」,事
實上,它也可能真的是。
「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不為某個人、某支隊伍或某種精神、某些感動而瘋狂,或許也
就不能稱之為「迷」了。所以,棒球迷全力挺鋒的那股熱情,是非常能夠理解的。
相形之下,如果允許我先把純粹的追星族排除在外,我發現許多籃球迷對台灣籃球的態度
是十分令人不解的。他們對台灣籃球和球員,是一再的責難、批評、不屑、等著看笑話。
他們喜歡在BBS上用「鄭志龍或陳信安打得過Steve Kerr嗎?」這樣的問題,或是「就算送
我票,我也懶得去看甲組籃球,我連看電視都嫌浪費時間」這樣的字句,來消遣台灣籃球
。
很自然的,對於陳信安挑戰NBA,落井下石的、冷嘲熱諷的、等著看笑話的人,似乎也就見
怪不怪了。
我常想,或許他們的不屑、冷漠和無止盡的鄙視,是因為籃協已經從頭爛到腳,因為中華
隊已經N年沒有能在正式的亞洲賽(「世界」這兩個字就別提了)打出好成績,因為我們的球
星一再的讓大家失望。
如果棒球迷們能夠不把「鄭昌明和Derek Jeter誰比較厲害」掛在嘴邊,為什麼籃球迷不行
?如果棒球迷能夠熱情的走進球場,為什麼150元能看一整天三場的台灣籃球沒人要看?如
果棒球迷能夠為征戰異域的陳金鋒投以萬千祝福,每一場、每一球的關注著他的表現,為
什麼籃球迷對陳信安無法作到?
這完全來自於棒球和籃球的世界排名和實力落差嗎?I don't think so.
我敢說,台灣籃球絕對病了,上從籃協、球隊,下到教練、球員,沒有一個環節沒有病。
這個病情,嚴重到幾乎快找不到解藥。
但是,或許有一部份的籃球迷也病了。在我的心中,他們比追星族更令我感到不解。
--
FROM 218.18.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