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决策者,他很明白失败代表着什么,也知道赌输了所要面对的是什么,这一切内容在他的自传里都早已提到过,所以我觉得也就没有什么可多说的,这是变革失败所必须要承担的结果
三、
再来从一个不算很新,但是一直被人挂在嘴边名词——“管办分离”讲起
这并不是一个限于CBA公司的问题,是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推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政府要用企业化手段来管理事业单位
转化到CBA层面,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我们之前提到无数次的“推进CBA商业化”
1、在1995年,CBA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它的管理方和举办方都是中国篮协,也就是说这时候的CBA管办一体
2、时间前进到1997年,篮管中心成立并成为CBA联赛的新主办方,此时篮管中心与中国篮协还没有分家,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实际上“管”“办”并没有分离
3、加速到2017年,也就是CBA公司(全称为中篮联(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不久之后,篮管中心与中国篮协正式分家,篮管中心职能不变依旧是CBA联赛的监管者,而中国篮协则变成了民间机构,它享有CBA的举办权,把联赛的推广与运营全权委托给了CBA公司,管办分离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4、而现在,中国篮协已经退股,下一步姚明也将要辞去CBA公司董事长的职务,联赛主办权也即将转交到CBA公司手上,真正的管办分离将要变为现实
搞清楚这个概念,姚明在这三年针对CBA联赛推出的改革制度就已经很好理解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商业化的转变,也是为后续篮协退股和自己退出高层所做的铺垫
通过规定详细的转会规则让自由球员市场活起来,但又针对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办法提出了培养费和转会费的概念,此外还就雏鹰计划等俱乐部自行培养球员计划做出了规则保护。
球员合同也正式分级,设立工资帽制度,同时采取股份分红制,提高选秀职业化水平和选材范围,保证了小球市球队也有足够的资金和选秀顺位来保障队伍建设,避免几家独大和球队长期摆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联赛的整体观赏性
。。。。。。
这些改革措施真正孕育出成果需要5-10的时间,当然其中的某几项措施已经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这赛季的CBA休赛期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转会期,在各大篮球论坛的讨论度也是空前的,球员合同也更加的商业化与公开化,球迷也更加愿意参与到球队建设的讨论中去,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当然,在商业化的过程中,CBA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近期的“天价”罚款与李宁核减赞助费用一事。
客观来看待此事,复赛后在看台上摆放竞品厂家的球衣,本身就是对赞助商利益的极大侵害,在此之外对联赛球员穿着服饰的监管不力和滞后罚款更是十分业余的表现,可能这些措施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并不是姚明,但作为董事长的他是绝对逃不开关系的
辩证地说,姚明在整体规划上确实是有远见和有成效的,但落实到具体规划和用人方面,确实存在体制内的旧风气,并没有按照市场的思维去运营和管理,也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发生
--
FROM 117.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