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vermind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997884/answer/1638642027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想写一篇简短介绍本届选秀球员的文章时,还没想到后来的一切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也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一拖就拖了这么久
比如我之前并不看好的郑祺龙,现在已经成为了观众口中的龙哥,用自己的表现征服了曾不看好的看客们
而或许,当未来的人们再次回过头来看2020年的CBA选秀大会,才能发现它深远的影响
本届选秀前十顺位的球员共九人,除孟翔外基本上都取得了稳定的出场机会,并且其中有不少球员表现亮眼,像朱松玮、张宁在最近的比赛里表现都十分出色;朱松玮在对阵新疆的比赛里砍下21分,对阵福建的比赛里豪取25分,而张宁在对阵江苏的比赛里拿下20分帮助球队取得胜利,也逐渐走出了第一阶段的阴霾
这都展现了选秀球员的水平与潜力,因为在赛前,看好他们能在CBA大展拳脚的球迷及观众并不多,哪怕是部分球员本人的粉丝也一样
在人们的既定印象里,职业跟业余的差距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也不为过,即便偶尔有青训遗漏的遗珠能够在职业赛场上发光发热,但绝大部分业余球员都无法立足于职业赛场——这也是为什么张宁在选秀前后的热度(包括现在)会如此之高的原因,无论是他的粉丝、路人或是不看好他的人都处于一种奇妙的纠结状态,而这些纠结的根源还是来自人们对待职业和业余的传统观念
而现在,随着这一批选秀球员慢慢适应职业赛场,连被网友嘲讽为“网红球员”的杨皓喆都逐渐展现了能够立足CBA的潜质,从最开始的球都运不稳,到第二阶段最开始的犯规麻烦和糟糕效率,到现在逐渐的稳健和找回状态(失误犯规控制),甚至偶尔能有亮眼表现(他的部分进球可以称之为神仙球),这些事情都在慢慢改变着传统观念所塑造的CBA与学院篮球的形象
杨皓喆的表现也在稳步提升
在我前段时间完成的有关姚明改革的文章里,我曾重点介绍了有关小篮球、青少年篮球以及校园篮球的推广改革,而在当时,我并没有仔细思考分析过校园篮球的优势,因为在我看来校园篮球改革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积累,并不会在短时间内
显示出特有的优势,但我还是忘记了校园篮球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默默发展,而在这一批选秀球员身上,校园篮球的优势也慢慢浮现。
在主观态度上,校园篮球出身的球员都具备很强的斗志和心气,反映到比赛场上就是敢出手和不怕失误背锅
无论是万圣伟、郭凯等往届选秀,还是本届的张宁、朱松玮等,这些球员在持球进攻时,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基本不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
万圣伟的低位背打、张宁的持球冲击和借挡拆投篮、朱松玮的弧顶持球进攻与面框等等,这些在大学赛场上从核心位置磨练出来的技术,来到CBA仍然能站稳跟脚——当然,这也是经历过一段波折的稳定期的,甚至可以说都有效率惨淡的一段时期
张宁在下放归来之后找到了状态
表现在防守端也很明显的能看出他们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冲抢篮板还是盯防对位,虽然可能受制于横移速度、身体对抗基础以及职业防守经验不足,但依旧能够看到校园出身的球员积极的拼劲。
NCAA杜兰大学归来的张镇麟,被战术牵制、被一步过掉、被单吃和被强打造犯规,包括第一次对阵山东时被李敬宇连得十分直接被换下,对阵吉林时被姜宇星碾着上篮
到现在逐渐积累防守经验,在防守端能够合理利用身体素质优势来完成防守任务。
而国内校园篮球出身的新秀球员更是如此,最开始因为对抗不适应和缺少防守经验被当作提款机,甚至某些球员因为防守问题被踢出轮转范围,但在适应了防守强度和调整了心态之后逐渐状态回暖,犯规控制也都得到了良好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这批从选秀大会上来的新秀球员较之前都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甚至某些球员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而这些,离不开职业联赛大环境的淬炼,也离不开教练组的信任与培养,更离不开球员们自身的斗志与心气
每次打进关键进球或是完成精彩进攻表演时,通过各种庆祝动作,我们能看到他们饱满的激情与热血的比赛气质,以及对篮球的热爱
在具体技术动作与战术执行上,通过这前二十轮的比赛也可以看到校园篮球本身这些年来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球员技术普遍扎实且比赛经验丰富
朱松玮的弧顶持球试探步与45°三分球已经显露锋芒
祝铭震强硬的身体对抗与扎实的进攻技术帮助他逐渐取得了稳定的轮转位置
万圣伟的扎实背打更是让他在同曦队站稳了跟脚(本赛季场均10.2分与上赛季的1.7分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停留在赛场表现是浅显的,我们更多的要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
随着经济条件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以前闭塞且神秘的职业篮球训练课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媒体平台的普及更是为篮球技术的传播扫清了障碍,专业的教练员和球员甚至隔着屏幕与你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心得,像张宁和祝铭震有条件和想法学生球员在假期还会去美国找NBA训练师做特训,而在以前,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
也就是说,关于篮球训练本身,信息上的闭塞已经被打通,更多的以前没有人脉没有金钱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这些专业的训练知识,而校园篮球中出类拔萃的球员甚至会到国外去学习与训练
此外,高校也开始吸引专业的篮球教练与高水平的球员来代表学校出战各类比赛,一些以前上层的篮球人才开始向校园篮球下探,一些赞助商也开始关注校园篮球的发展——这些年在大学校园里,现场观看Cuba的学生越来越多
而在球队里,这些校园球星也都占据着核心战术的地位,拥有着更多的出手权与分配球权力,作为核心执行者,他们对战术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阵福建的比赛里朱松玮灵活的无球跑位空切配合上哈达迪的高位策应,让他的得分来到了生涯新高的25分
而当我们回到青训体系里来看时,曾经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而更多的问题正在浮现。
在《昨日少年》这部记录龙狮青年队的纪录短片里,主教练刘指导在接受拍摄人员采访时提到,目前青年队一年的比赛场次约40-50场,对手包括从CBDL(CBA发展联盟)到U19左右的国青队,也有一些大学球队跟高中球队,就比赛场次上已经较某些顶尖大学球队有所不足
而台湾教练杨指导也表示,跟大学球队打比赛是最锻炼能力,身体对抗上没有职业那么强,年龄也比较接近,同时大学球队战术风格多样化,且攻防转换极快——这些都是球员积累实战经验的最好平台
在影片的最后,刘指导也是坦言
一些顶尖高中在青年球员的选材上已经走到了青训前面,因为现在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选择校园而不是青训,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在根源上发生变化
对青训和校园篮球来说,打破体教壁垒才刚刚开始,我们也无法断言未来的选材结构会如何
但是,这次的选秀球员(包括校园球员)在中国顶级职业赛场上的表现确实让我们看到了除青训以外的积极因素正在参与到中国篮球的发展中,并且让更多的人开始改变传统观念与看法
而这,或许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
--
FROM 117.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