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无知是否导致非自愿
有关第八节,我们讨论如下:
反方:似乎无知不会导致非自愿。
因为:
1.按大马士革的约翰《论正统信仰》卷二第二十四章说的,「非自愿值得宽恕」。但有时因愚昧而做的,不得宽恕,如《哥林多前书》14:38上说的:「谁若不认知,也不会被认知。」所以,无知不会导致非自愿。
2.此外,凡罪皆带有无知/愚昧,如《箴言》14:22说的:「阴谋邪恶的人,岂非走入歧途?」倘若无知造成不自愿,则凡罪 皆是不自愿了。这与奥古斯丁《论真宗教》第十四章说的正相反,他说:「所有罪恶,皆是自愿的。」
3.此外,大马士革的约翰说:「不自愿者有悲伤。」同前)但有些由于无知/愚昧而做的,不带悲伤,例如:一人误以为是鹿,而杀了他要想杀死的仇人。所以,无知不导致非自愿。
正方:大马士革的约翰《论正统信仰》卷二第二十四章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卷三第一章却说:「有些不自愿的行动是出于无知。」
正解 :
阿奎那解答如下:按前面第一节讲过的,自愿须有知识,无知/愚昧既是缺乏知识,故造成不自愿(或译:如果无知 导致非自愿,那是因为它剥夺了人们的知识,而知识是自愿的必要 条件)。但并非凡愚昧皆缺乏所需之知识。因此要知道,针对意志之行动而言,愚昧分三种:第一种是事中的,另一种是事后的,第三种是事前的。事中的愚昧是关于所做之事缺乏知识;不过,倘若知道实情,仍然会去做。这种愚昧不促使人去做,只是「所做的」偶然地也是「不知道的」;如质疑3.所举的例子,一人本来愿意杀他的仇人,却在不知情之情况下,在杀鹿时误杀了仇人。按亚里士多德说的,这种愚昧不造成不自愿(《伦理学》卷三第一章),因为不造成使意志有反感的事;但造成非自愿,因为不知道的不能是现实所愿意的。
notes
1反方:「非自愿值得宽恕」。但有时因愚昧而做的,不得宽恕。
2反方:凡罪皆带有无知,如《箴言》14:22说的:「阴谋邪恶的人,岂非走入歧途?」倘若无知导致不自愿,则凡罪 皆是不自愿了。
3反方:有些由于无知而做的,不带悲伤,例如:一人误以为是鹿,而杀了他要想杀死的仇人。
4阿奎那:如果无知 导致非自愿,那是因为它剥夺了人们的知识,而知识是自愿的必要 条件。
※ 修改:·sgxlx 于 Mar 13 15:47:34 2025 修改本文·[FROM: 27.190.61.*]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27.190.61.*]
修改:sgxlx FROM 27.190.61.*
FROM 27.1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