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b
释疑
1.所举之理由,适于意志要目的当其要手段之理由的情况。
2.看到颜色时,同时必见到光;然而能只见光而不见颜色。同样,一人在要手段的时候,必一起也要目的;反之则不然。
3.在实现计划时,手段相当于中点,目的相当于止点。自然运动有时停在中点,达不到止点;同样,一人可能有了手段,但未达成目的。但在愿望中,程序正相反。因为意志是因了目的,转而要手段;就如理性由原理转到结论,原理即所谓中项(媒介)。有时智性了解中项,但不进入结论;同样,有时意志要目的,但并不进而要那导致目的者。至于对那在反方提出的异议,答案可参照前面第二节释疑2.讲过的。「有用的」及「当然的」,不是善的同等类别,而似「为己」及「为他」之关系。故意志可要前者而不要后者,反之则不然。
notes
1看到颜色时,同时必见到光;然而可能只见光而不见颜色。
评论:在油画中对光线的明暗控制把握是一个重点。
2在实现计划时,手段相当于中点,目的相当于止点。自然运动有时停在中点,达不到止点;同样,一人可能有了手段,但未达成目的。
评论:阿奎那此处举例用到了自然运动,这是为什么?在回答正方第二个问题时,也用到光、颜色来举例,这是为什么?讨论意志、目的、手段难道不应该适合用人或动物来举例吗?有可能自然物更简单、稳定的原因,因此,由稳定可靠到不太稳定可靠,简单再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研究更妥当;或更容易发现原因或本质。
在人类轴心时代,华夏重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古希腊(欧洲)更重视自然科学,后者更容易被发现规律,更简单,更永恒。
--
修改:sgxlx FROM 27.190.60.*
FROM 27.1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