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追求你没理解清楚吧,
那个是你的追求,
老子分析了很多政治方面的东西, 关心民间疾苦, 和你那个自然有关系吗?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后人根据老子的思维方式总结出 五荤三厌,
比你高明多了, 这里面就有对道的思考,
滥杀无辜不道, 杀害一些有道义的动物也不道。
那么何为“三厌”呢?道教广义的将天上飞的鸟类称为“天厌”,地上跑的动物为“地厌”,水里的生物为“水厌”。药神孙思邈所著的《孙真人卫生歌》里写道:“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狭义上的三厌则是三种动物,即大雁、狗和乌鱼。
圣经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对于动物的道义,
28无论是牛或羊,不可在同一日宰它和它的小牛小羊。
19“要把地里最好的初熟之物带到耶和华-你神的殿中。
“不可用母山羊的奶来煮它的小山羊。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凡反对传统文化的都是一知半解,真应了偏见比无知更可怕。道家不等于道教,你要知道老子追求的是自然,而道教追求的是成仙和长生,认为自然之道是通往成仙的方法。前面说了,道教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历史的机缘,谈不上对错,但具体教法是术的层面,不代表真理本身。和所有宗教一样,道教不同派别戒律也不同,在家和出家的要求又不同。实际上佛教和道教早期教派都不禁肉食,反而是晚期出现的教派戒律更严格,或者说更偏重形式,就像基督教并非一开始就是中世纪一样。这也说明了真理的传承是很困难的,越是对内涵不理解,越可能追求外在表现,或者世俗化后被功利操纵。
--
FROM 119.1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