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5口罩关键技术发明人,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退休蔡秉燚表示,自从#新冠肺炎# 疫情爆发以后,有很多公司向他咨询如何把现有的生产线改用来生产口罩。
蔡秉燚1952年生于台湾省,在台北工专(现台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后在田纳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1992年在研究静电过滤时,发明了N95口罩背后的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先是被用于工业用途,后来用于医用。蔡教授拥有12项相关专利,先后在170多家公司担任顾问,2019年退休。
很多人把蔡秉燚形容为N95发明者,但蔡教授实事求是地强调,夹在口罩中间的熔喷布,才是他的研究范围。他当年钻研熔喷布,加上静电后,提升过滤效果,1992年成功研发出带有静电的熔喷布,1995年取得专利,「我不是N95口罩发明人,N95口罩本身是一个标准,口罩怎麽做,材料怎麽用,如果能达到N95的标准,那就是N95口罩。」
熔喷技术是指让布匹纤维变得超细,如做成熔喷不织布;静电技术指把电荷嵌入纤维,形成驻极体(electret),用来吸住微尘﹑病毒及细菌。熔喷不织布阻挡粉尘和病毒,加上静电后,吸住细微颗粒,两者构成最强防护。
事实上,熔喷不织布并非新产品,但经蔡秉燚改良加上静电后,熔喷不织布效率大幅提高了10倍,「如果你没有加静电,你要用10层(熔喷不织布)才能达到加了静电的过滤效果,但呼吸时阻力很大。」目前一般医疗外科口罩内,用了一层熔喷加静电不织布,N95口罩就用上了两至三层。
蔡秉燚回想当年研发技术时,只打算作工业用途,例如冷气机过滤网﹑工业用过滤网等,后来很多口罩厂找上门,希望转移技术,最终厂家发明了N95口罩,「那时候没有SARS,也没有考虑过我这个材料,怎么会一下子成名,只是刚好这种口罩可以做到(防护),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才推上了这个舞台」。
视频:
https://weibo.com/tv/v/IF1azplgG?fid=1034:4497758090887179--
FROM 120.23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