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一直保持着捕猎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一种大型须鲸)的古老传统,他们认为这种鲸鱼“能活人类的两辈子”。后续的相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弓头鲸的最长寿命超过 200 年。因此,哺乳动物的寿命范围跨越了两个数量级,模式生物小鼠的寿命仅仅为 2-3 年,而弓头鲸的寿命则是其 100 倍。
弓头鲸的体重可超过 80 吨,寿命可超过 200 年,庞大的体型意味着体内细胞数量巨大,超长的寿命意味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按理说这会导致弓头鲸在一生中容易积累大量 DNA 突变,从而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和寿命缩短,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几十年来,人们早已注意到不同物种的体重与预期癌症发病率和实际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一现象被称为佩托悖论(Peto’s paradox)。
因此,拥有如此庞大体型和超长寿命的弓头鲸,必定拥有独特的强大基因机制来预防癌症及其他年龄相关疾病。然而,关于弓头鲸衰老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且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方面。
2025 年 10 月 29 日,罗切斯特大学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 for improved DNA repair in long-lived bowhead whal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弓头鲸拥有 200 年超长寿命且不患癌症的原因之一:一种在寒冷环境中被激活的蛋白质——寒冷诱导的 RNA 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简称为 CIRBP),该蛋白有助于修复 DNA 双链断裂,提高基因组稳定性,从而赋予其极长寿命和极低的癌症风险。
该研究还发现,在人类细胞中表达 CIRBP 蛋白,能够提高人类细胞的 DNA 修复能力,在果蝇体内表达该蛋白,则能够延长其寿命,还能增强其对导致 DNA 突变的辐射的抵抗力。
这些发现提示了 DNA 修复对于长寿和癌症预防的重要性,也提示了我们,通过提升 DNA 修复能力,人类还有延长寿命和改善健康的巨大空间。
发自「今日水木 on 23013RK75C」
--
FROM 219.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