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面基本信息
1)拟用英文版名:Modern_Poetry
2)拟用中文版名:现代诗歌
3)版面宗旨及讨论主题范围:(此将作为版面治版方针中的组成部分。)
版面将着眼于三个方向的诗歌研究与探索:
1.古典诗歌的现代性:古典诗歌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传统,但实际上是被当代诗人们废弃了,被当作类似于青花瓷的古董来鉴赏。如果不发掘古典诗歌中的现代性,不去体认古典诗歌与当下的血肉关联,又谈何继承、传承、发扬?具体研读方法可以有三:一是对具体诗歌作品的再诠释,给出新的意境解释,这属于针对具体文本的审美分析;二是对诗歌史的梳理,透视其内在的变迁与传承脉络以及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勾连,这是文化上的视角;三是:对诗歌范式的研究,不仅仅是格律,更是其用词、句式、整体诗的构造、意象与意境,当然这是与文本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概念的对应关系来说,没有古典就没有现代,不研究古典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实际上,古典诗歌的诸多意境同样在延续,比如朦胧。马悦然说卞之琳比北岛朦胧一万倍,但李商隐是不是也比卞之琳朦胧一万倍呢?一方面是古典诗词的极丰富传统被闲置(或者仅仅口头上承认),另一方面却又认西方诗歌为传统,结果新诗普遍是缺乏张力与诗的空间感、累赘啰嗦(只是些意识流而已,在用词、句式、整体诗的构造方面阙如),空有西方诗歌晦涩、破碎、含混之形。须知:西方诗歌自有其本身的传统传承。
2.民国时期(1919-1949)的诗人研究:本人认为民国时期的诗歌其实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近三十年来的新诗成就无法与之媲美;然而这一宝藏却为当代诗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更遑论诸多的网络诗歌论坛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当然有个人的因素,但恐怕主要的是民国时期的人更习染传统而已。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曾如是说——
“我和北岛谈过中国诗歌的历史,我发现他和顾城、杨炼等对五四以来的中国诗歌是了解不够的。我和他们谈过闻一多和徐志摩,他们都基本没有读过。唯一的例外是戴望舒。有一天北岛在我家里,我拿出自己喜欢的1920年代的诗歌,说今天晚上你可以看看。第二天早上我问他读了怎么样,他说翻了一下没有什么感觉。其实我觉得卞之琳就比北岛朦胧一万倍了。而北岛可能觉得“朦胧诗”是他们创造的。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诗人,但也要看到中国诗歌历史的传承。”
3.西方欧美诗歌研究:时下被谈论最多的只是一些“大路货”诗人,比较晚近的诗人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诗人被忽略了。至于诗歌方面的文学批评更是涉猎较少。
水木关于诗歌的版面虽有诗歌以及古典诗词鉴赏两个版面,但偏重于网友原创,在上述三个方面较少建树。这也是本版与前述两个诗歌版面在建设方向与治版理念方面的重大差异所在。当然本版也将兼顾诗歌原创以及讨论(无韵自由体、旧体诗词均可)。诗歌风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风格的诗风往往很难相容。据我所知水木社区诗歌素养不错的网友很多,远多于目前活跃在Poetry版的网友数量,即是一例。本版的出现也将为其他不同风格的诗歌爱好者增添一个诗歌园地。
二、版面属性
1)拟归入分区:Culture->Literature (注:写明拟归入的分区与可能的二级分区)
2)是否属于某个目录:否 (是/否。默认否;如是请写出)
3)是否提供附件功能:是 (是/否。默认否)
4)是否列入十大统计:是 (是/否。默认否)
5)是否记文章数:是 (是/否。默认否)
6)特殊属性(可不填写此项,为默认状态)
①是否读限制 (是/否。留空默认否)
②是否写限制 (是/否。留空默认否)
③是否不可re文 (是/否。留空默认否)
④是否只读 (是/否。留空则默认否)
三、申请人信息
1)申请人 ID : reims
2) 提供的开版积分: 5000
3) 是否需要接受版主培训? 否
4)是否了解《水木社区版主管理办法·申请部分》,并符合其中资格认定: 是
5)是否承诺一旦开版成功,即至少担任 3 个月的版主: 是
6)是否承诺一旦开版成功,将接受并支持站务委员会的管理: 是
(注:4、5、6三项若有任何一项答复为否,则自动视为无效申请)
--
修改:reims FROM 125.33.126.*
FROM 125.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