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版面所推荐的《了凡四训》,已读
版面推荐了一本《了凡四训》,这本书即为简略,大概1个小时就能看完,看完以后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供讨论。
————————华丽的分割线———————-
如果说金刚经可以让人去除心中妄念,享受清净,安于清净。
那么这本《了凡四训》,用极其简略的四条阐明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之所以看上去似乎不可以改变,是因为人都是有惯性的,思维有惯性、行为习惯、认知世界的能力有惯性,一路惯性下来,用佛家所言,即种因得果,那么因缘聚合,也会如惯性所传导的力量一般,最后形成一种宿命。
而了凡四训,是用来启发子孙如何改变这种惯性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命运有所不同。四训从我的总结来说,分别是:改命的基本原理、修正个人过错、时刻行善积德、怀着谦卑之心。
这四条真是妙不可言。
第一条,改命的基本原理,袁了凡所论述的逻辑,所采用的思想基本上是佛家的思想,佛家认为今日种种是昨日种种惯性、因缘聚合所创作的。那么今日应该“重生”,今日之“重生”是为明日的缘分种下了“种子”,种子会开花,会发芽,明日会结出果实。
第二条和第三条:今日如何重生?核心思想是两个点:(1)改过(2)积善。
改过是切断过去的惯性,如何改过呢?离不开勤学苦读勤思,不能懒惰。提高认知能力。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要身体力行地去积善。何为积善?积善是利他而非利己,以利他的模样行善而实质是利己,那就不能算积善,要从心底深处真正地去利他,才算是真的积善。积善的思维、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以后,在方方面面会得到正面反馈。与人为善,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了。
上天要你发达,不是直接给你福分,而是先给你智慧。智慧一高,轻浮的人会收敛,放肆的人会安静。
第四条,掌握了改命的基本原理,方法论,用什么情感态度去做这些事情呢,袁了凡说是谦卑。人只有足够谦卑,才会想着要去日三省吾身,才会时时刻刻去检查自己今日的过错,今日心中有什么妄念产生,行了什么利己而非利他之恶行,又说了什么伤害别人却能让自己很爽的话。上善若水,低到尘埃里,不嘚瑟,不显摆,有一天你才会发现,即使你想要的前程和未来并未如你所愿,那么也能安稳宁静平和地过好这一生了,那么也能享受金刚经里那种极致的清净的快乐了。
--
FROM 221.216.116.*
作者是王阳明的徒孙,理念还是上承道德经和佛教,用接地气的语言和例子阐述。
前面的算命怀疑是他编出来的 。
--
FROM 113.118.114.*
道理不难,但是克服懒惰很难。
--
FROM 58.22.2.*
同样也看了,但没有楼主那么多感触,可能鸡汤文看的多。知道和做到差的太远,比如改过,每日反省基本做不到,反省到了错误,也没法改正,知道看短视频浪费时间,但每天仍会刷,只是从懊恢时间浪费,但坦然面对。比如利他,如果对方任何反馈都没,或者是负面反馈,心理还是很不舒服,侄子刚考上大学,报他交学费,给他买电脑,给他写我之前大学经历,告诉他大学踩的坑,要珍惜大学生活,但他从不主动联系,打听到的仍是天天玩游戏,浪费时间。目前生活感触就是:不管做什么,自已心安就行。
--
FROM 117.149.23.*
代差 加 感情不够
【 在 aam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也看了,但没有楼主那么多感触,可能鸡汤文看的多。知道和做到差的太远,比如改过,每日反省基本做不到,反省到了错误,也没法改正,知道看短视频浪费时间,但每天仍会刷,只是从懊恢时间浪费,但坦然面对。比如利他,如果对方任何反馈都没,或者是负面反馈,心理还是很不舒服,侄子刚考上大学,报他交学费,给他买电脑,给他写我之前大学经历,告诉他大学踩的坑,要珍惜大学生活,但他从不主动联系,打听到的仍是天天玩游戏,浪费时间。目前生活感触就是:不管做什么,自已心安就行。
--
FROM 120.85.113.*
你的利他是建立在“你希望侄子回报你”的角度上,有功利心
了凡四训里的“积善”,是日行一善(利他且不求回报)
【 在 aamen (Kev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也看了,但没有楼主那么多感触,可能鸡汤文看的多。知道和做到差的太远,比如改过,每日反省基本做不到,反省到了错误,也没法改正,知道看短视频浪费时间,但每天仍会刷,只是从懊恢时间浪费,但坦然面对。比如利他,如果对方任何反馈都没,或者是负面反馈,心理还是很不舒服,侄子刚考上大学,报他交学费,给他买电脑,给他写我之前大学经历,告诉他大学踩的坑,要珍惜大学生活,但他从不主动联系,打听到的仍是天天玩游戏,浪费时间。目前生活感触就是:不管做什么,自已心安就行。
: --
:
:
--
FROM 114.241.87.*
在终南山一个庙里翻了一下,写得还可以,袁了凡父子都是进士,也算了不得了
--
FROM 111.18.129.*
就是长辈希望下一辈过的好,而不是希望他来回报我。
这个功利心也是广义的功利心,不是侠义的,就是我认为的利他、善行,从结果看,是真的利他了,是真的善行了。而不是好心办坏事。
比如朋友向你借钱,你借了,在你看来是做了一件好事,但从结果上,如果他借钱是赌博,害他陷入更深,成了坏事。你心里也不舒服吧。
【 在 zjsc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利他是建立在“你希望侄子回报你”的角度上,有功利心
: 了凡四训里的“积善”,是日行一善(利他且不求回报)
--
FROM 117.149.23.*
说的是书中的道理,能做道基本是半个圣人了。我们凡人只是想达到这个境界,但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心如何安放的问题。
所以说致良知,不论结果,唯求心安。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代差 加 感情不够
--
FROM 117.1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