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我处理了470多本书,自留了七十多本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591807/
摘要作者的一些观念:
看着江河湖海壮观,胡乱飘荡,知识海洋会淹死人的。
我的个人出发点是读书为求通达和对世界的整体感知,追寻我与世界的关系。如此一来,对书的要求也就需要文辞可观、裁剪精妙、通贯时空。如司马迁的立意便是通古今之变,司马光、吉本也是合于此意。再者,通几部经典可以强化文字功力,思维模式,对于广读理解其他书和世事还是比较根本的。我不是膜拜经典,其中有些细节、观点也就置之一笑而已。
哲学有很多功能已经被科学替代,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了。最糟的是哲学著作往往极晦涩,例如现象学,需要花费极多时间精力,最后能得到啥还不好说,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没有大量文史底子和阅历,还可能误入歧途,风险很大。
在涉猎很多之后,了解了很多哲学的问题和逻辑思维,留下一部西哲史,一部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留作参考就够了
例如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对世界构成的推测。哲学的理性逻辑思考方式自然是极其有益。希腊以来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最大价值似乎更在于提出的问题,而不在于最后给出的答案。同理,衍生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也是如此。非专业研究自通达便可以,否则一家一派,非有一生,恐不能习得
--
FROM 115.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