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泥土的成分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这五大成分构成的复杂动态体系。
矿物质颗粒 (Mineral Particles): 这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通常占土壤总重量的45%左右。它们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占土壤总重量的5%-25%(肥沃土壤含量较高),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主要来自动植物的残体(如落叶、枯枝、根茬、动物粪便、微生物尸体等)经过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形成的腐殖质,以及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
水分 (Water): 占土壤总重量的20%-60%不等,变化很大,取决于气候、土壤类型和季节。
空气 (Air): 占土壤总孔隙体积的50%左右(在非饱和状态下),同样含量变化很大。
土壤生物 (Soil Organisms): 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以及藻类、原生动物、线虫、蚯蚓、蚂蚁、昆虫幼虫、小型哺乳动物等。
--
FROM 120.239.121.*
土壤pH值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这是最关键的影响。土壤pH值决定了土壤中各种矿质养分(如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等)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程度。
在酸性土壤中,磷容易与铁、铝结合形成难溶物,不易被植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也容易流失;同时,锰、铝的溶解度增加,可能达到对植物有毒害的程度。
在碱性土壤中,磷、铁、锰、锌、铜等养分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导致植物缺乏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状(如叶片失绿、发黄等)。
pH值在6.0-7.0的范围内,大多数养分的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吸收。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 许多对土壤肥力至关重要的微生物(如分解有机质的细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等)都有其最适宜的pH范围。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这些有益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影响土壤结构: pH值会影响土壤胶体的电荷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团聚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例如,酸性条件下,铁、铝氧化物可能使土壤板结;碱性条件下,钠离子过多可能导致土壤分散,形成不良结构。
影响农药和重金属的毒性: 土壤pH值也会影响某些农药的降解速度和有效性,以及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毒性。在酸性条件下,某些重金属(如铝、锰)的毒性会增加。
--
FROM 120.239.121.*
影响土壤pH值的因素:
母质(成土母岩): 不同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初始pH值就不同。例如,石灰岩发育的土壤通常偏碱性,而花岗岩或酸性火山岩发育的土壤可能偏酸性。
气候: 在湿润地区,雨水会淋洗土壤中的碱性盐分(如钙、镁盐),导致土壤向酸性发展。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盐分容易积累,土壤偏碱性。
植被类型: 某些植物(如松树、杜鹃)的凋落物分解会产生有机酸,使土壤酸化。
人类活动: 施用化肥(特别是硫酸铵、硝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农药、酸性废水,或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都可能使土壤酸化。相反,施用石灰(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是调节酸性土壤pH值的常用方法。
--
FROM 120.239.121.*
以上可知,堆肥、使用化肥、都是土壤酸化,板结的原因。
而石灰、草木灰、则是中和酸性土壤的方法。
--
修改:natsel FROM 120.239.121.*
FROM 120.23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