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时空
先说基本结论
时空是人类不可认识的,与上帝啊宇宙啊这些概念一样
科学家关于时空的思考基本上不用看
因为科学家是以一种可操作的方式研究的
比如说人工智能,对于科学家来说
他们根本不在意智能到底是啥
他们这样操作:搞一个智能的可测量的标准
比如说 你问一个问题 屋子里给出的答案你分不清是人还是机器给的
那就可以说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大家不用吵智能到底是啥了 可以干活去了
你看 这就是科学家可操作性的研究方式
但是在干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
以前无视的那些本质性困难并没有消失
仍然作为边界约束着科学的进展
科学必然回答不了“机器人能具有人那样的自主意识吗”这类问题
所以我经常说科学的探索因为需要可操作性
所以很肤浅 不像哲学家那样的脑洞大开
回到时空的话题,在科学界里
时空也是一种测度,关于时空的探索不会有多深
因为人类的认知界限在那里(可以看看一些哲学家的时空观)
在回顾人类与原始经验相关的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时
爱因斯坦说:“广义相对论绕了一个大弯仍旧证实了笛卡儿的概念。”
科学家写的一些科普书籍,不管这个科学家有多么牛逼
如果话题超出了科学的边界
由于科学家在概念定义,逻辑方面并不强
基本上都是裹着概念不清在瞎yy
除了炖了一锅胡辣汤刺激你一下
看了过后还是一片混沌
与知识与思维训练方面都毫无教益
在我看来,科学家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员
有点像电脑 再牛逼的电脑也就那么回事
但科学家不怎么聪明还特别自以为是
一些很牛逼的科学家年轻时候瞧不起哲学
等到老年的时候智力稍微成熟一点
才开始思考起哲学问题来了
哲学家开路先锋 划界打地基
剩下的容易的交给操作员科学家干
或者考察科学家搞得那些东西根基的可靠性
我一直觉得莱布尼茨比牛顿牛逼多了
牛顿晚年思考了多年的想不出所以然的问题
莱布尼茨在年轻的时候就给出了体系化的框架了
牛顿的时空观就是普通人智商想得出的那种
莱布尼茨的时空观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了
但是很有意思 也启发了康德等人的时空观
所以 看科学家这方面的论述
不如去看看哲学家的时空观
当然 对知识与智商有更高的要求
看来看去 只有一个结论
时空不可认识
但可以畅想
--
修改:hut FROM 183.212.112.*
FROM 183.212.112.*
其实我说的认知这个概念
是来自于康德的概念
他区分了可认知的与不可认知但是可思维的
如果按照你说的那种不可知论
那就是你我的标准不一样
我觉得那种肤浅的认知根本不算什么
比如说 科学界的人工智能
就很肤浅
而且科学的那种方式
无论结果如何
一开始就注定了很肤浅
但是
也没有更好的方式了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可认知与认知到什么程度是两回事
: 绝对上的认知永远不会有
: 但相对的就决定了人类可以如何认知 更关键是如何反作用于这个世界
: ...................
--
FROM 183.212.112.*
如果单纯为了改造一下
那么科学是可以部分达到这歌目标的
我要说的是
从科学里是不可能找到你那贴
“时间到底是什么?”的答案的
科学不探索本质性定义
比如说科学研究力怎么计算
但不研究力到底是什么
(对于时空,其实也没法探索)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要的是你为了什么而去认知?
: 如果你不期望反馈于物质世界 不去改造世界 只是满足自己的思维
: 那你如何认知其实都无所谓
: ...................
--
FROM 183.212.112.*
科学书你努努力能看懂
但是哲学书就很烧你的脑子了吧
所谓的烧脑就是需要
你很清晰很透彻的思考你的每一个念头
包括概念与逻辑
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科学家划划界
理理概念与逻辑
你看科学家的书籍就知道了
大量混沌不清的概念
我说的书籍不是指教科书那种特别简单的
就是教科书 你要深挖一下概念 也没法挖
比如说到底什么叫概率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家怎么会在概念定义和逻辑性上不强?
--
FROM 183.212.112.*
科学家里面需要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的
包括理论物理与数学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科思维是最要求逻辑性的
: 我觉得我如果不是学了理科
: 逻辑性会差一些
: ...................
--
FROM 183.212.112.*
你说的这个观点我同意 但是不是我的问题
我说的时空其实是人类固有的认知形式
你要认知 就必须有时空
你研究时空的时候 你已经带上了不可脱的固有形式了
所以对于时空到底是什么 是没法认知的
科学界研究时空本质的理想
有点像一个人想拽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的飞起来一样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同意你的观点 任何高深的理论都可以用最简单的言语描述
: 如果描述不出来 只能说明作者没有充分的理解 或者说是故意拉高门槛
:
--
FROM 183.212.112.*
扯点你说的这个
比如说 你用b定义a c定义b 如此等等 用z定义y 直到用a定义z
你看定义深追下去 最后都避免不了循环定义
除非搞出一个不需要定义的东西才能解开这个循环
那么这个不可定义的东西 到底是啥呢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同意你的观点 任何高深的理论都可以用最简单的言语描述
: 如果描述不出来 只能说明作者没有充分的理解 或者说是故意拉高门槛
:
--
FROM 183.212.112.*
关于这个问题
我也思考过
每个人的思维深度是有层级的
思维好的人深度深思维链条能伸的很长
不会满足于混混沌沌的浅层
其实普罗大众的思维深度都不深
都不习惯对一些概念定义穷追猛打
喜欢糊里糊涂的想当然的理解
如果作者的层级刚好比ta高一点
那么就会引起共鸣
如果作者高读者太多的话
读者就觉得累 跟不上
因为超出了他们等级太多
即使清晰 但是需要的思维链条太长
很多人就放弃了
比如说 数学 足够清晰了吧
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不能跨级理解与崇拜
一些鸡汤书以及一些混沌大v有大量的粉丝
比如啥罗振宇 樊登 还有卡卡以前说的啥刘教授
因为他们的思维清晰度也就比大众高一点点
而且都是他们思维链条能及得上的浅问题
大众能跟得上 所以喜欢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 很简单 要让你的受众尽大可能的明白理解的 就是最佳的
:
--
FROM 183.212.112.*
你搞反了
好多哲学家研究科学
觉得科学没啥意思就去搞哲学了
不说古代那些不分家的
就说近代的大哲学家
比如莱布尼茨啊 搞出微积分
笛卡尔的坐标系
康德 胡塞尔 弗雷格都做出科学成绩的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哲学难懂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抽象…
: 但是好的哲学家大多是科学家(所在时代的)
--
FROM 183.212.112.*
其实可以宽容一点来看
以他们的思维 只能那样了
我说的是大众
比如说 以前 我鄙视那种盲信教的
后来想想 教能让他们的痛苦的心理回到一种平衡态
而且他们的思维也没能力想那么多
无论如何 活着(心理平衡)更重要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关键要看目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收获粉丝赚取利益罢了
: 从这个角度说 他们是实现了为
--
FROM 183.212.112.*